上海长宁医疗废物处置公司
-
面议
危险废弃物焚烧装置工程设计应当按照如下步骤开始工作
一、业主委托设计所需要的条件
1、需要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规模:年处理能力、成分组成、物理形态、热值;需要处理的废弃物的输送方式和废弃物的化学性质和爆炸极限;处理装置焚烧线定位类别、防爆等级以及处理焚烧处理要求达到的排放标准;
2、公用工程条件包括:电压等级、事故电源、控制电源、工艺水、循环水、软化水、压缩空气、氮气等;
3、辅助燃料以及主要技术指标;
4、排水条件;
5、危险废弃物焚烧线布置在预留的场地平面布置图;
6、烟气排放所执行的标准,包括地方标准及环评批复的要求。
二、工艺及工艺包设计
1、根据废物的特性、处置能力,进行焚烧系统的热工计算;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确定各主要工艺设备规格的选型计算;根据废物的种类划分储存区域、确定其进料方式。划分功能区域如:办公控制区、废物暂存区、废物预处理及配伍、焚烧处置区、事故水池、初级雨水收集、消防及生产水池、供配电、污水处理、车辆清洗及停放区、消防通道、绿化等。人流及物流出入口设置、门卫及地磅房设置,完成总平面布置。
完善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
严格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加大涉危险废物企业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力度,每季度分批对辖区内企业进行规范化监督检查,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急预案、经营许可证、识别标志设置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贮存、利用、处置等标准规范,不断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固体废物信息平台管理,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和全过程在线监控。加快推进市级危险废物智能化环境监管平台建设,指导推动全市年产生危险废物3吨及以上企业(不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参与)
强化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贮存等过程监管
推进收集贮存转运化。加快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试点建设,按照“服务为主、就近解决”的原则,围绕年产生危险废物不超过3吨的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产废总量小的单位,开展危险废物收集转运服务,解决产废量小的单位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处置成本高、转运难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转移运输规范化和便捷化。危险废物运输单位须获得行政审批职能部门颁发的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运输车辆须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落实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环境风险可控程度等,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并实行动态调整,进一步简化跨省转移审批程序。(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行政审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危险废物环境执法,将危险废物纳入日常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体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重要内容,通过“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执法”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执法监管,提级查办实名投诉举报案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将企业违法信息记入信用记录管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保定市)。(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有序衔接,完善行政处罚信息录入、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双向衔接工作机制。对重大案件,区域案件组织开展司法执法联动,实施专项监督,加大综合惩处力度。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对环境污染损害案件开展公益诉讼。(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医疗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要点分析
1、做好废物分类
废物的类型繁杂多样,不同的废物有不同的处理需求。医疗领域的危险废物便可分成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若干类别,而根据可利用程度进行区分,又可分成可循环利用及不可循环利用的废物,如果不针对性采取处理策略,无法废料经过处理之后的安全性。所以只有事先做好分类,并且针对不同类别的废物做好进一步分级,才能处理效率与质量。针对性的处理,能够废物得到针对性的处理,大程度减少废物数量、消除有害成分。
2、优化管理规章
管理规章的建立以及落实,是废物处理合理性的核心条件。为了废物处理工作达成预定目标,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医疗危险废物制定立的、针对性的规章,对于医疗废物的不同类别,也要制定出的管理规章,立的管理规章能够在对废物进行处置的过程中起到细化约束作用。针对不同废物制定的处理要求,应当落实到各个相关单位,成为实际工作的参考,这决定着后续的医疗危险废物处理安全性,决定着废物能否根据不同的规章得到有效处理,而不是随意填埋或是采取其他简单直接的处理方法,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
3、优化技术与设备质量
技术的改革、设备的更新,对于任何领域的工作发展都是必要的条件,当前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废物的大量产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也是面对的问题。医疗领域的废物处理,也与技术、设备密切相关,医疗废物种类繁多,处理复杂,为了达成实际的改革目标,对于废物处理设备的更新、创新处理技术的引入,是医疗领域要重视的问题。为了迎合实际的废物处理工作需要,应当时刻关注技术发展以及设备的开发,对于已经投用的,或是在短期运行过程中得到立项应用反馈的技术及设备,都要提起重视,对于设备与技术额成本投入力度要更大,这样才能技术与资源优势得以体现,提升废物处理的效率及质量,并且缩减处理成本。
4、对于处理人员队伍的素养培养
医疗危险废物很多都对人体或环境存在危害性,所以如果只是从单纯的采取普通手段去处理,或是处理过程中存在细微的失误,便很可能造成污染,或是威胁相关人员安全。所以为了废物处理的合理性,并且相关人员安全,要聘请的人员队伍针对医疗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任何无资质证明的人员,都不可参与处理过程。要建立起系统性的培训体系,针对内部废物处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对于医疗废物进行处理,便要明确医疗的处理要点,除此之外,要落实个人责任制,确保每一次处理、每一步操作都有据可循,确保每个人员都明确自身的本职责任,才能处理质量 。
“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内容?依照什么步骤制定?如何修订?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制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并对其进行修订。
(一)环境应急预案的内容
环境应急预案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信息报告、监测预警、不同情景下的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经过评估确定为较大以上环境风险的企业,可以结合经营性质、规模、组织体系和环境风险状况、应急资源状况,按照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的模式建立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体现战略性,环境应急专项预案体现战术性,环境应急现场处置预案体现操作性。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企业,编制分县域或者分管理单元的环境应急预案。
(二)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步骤
1. 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明确编制组组长和成员组成、工作任务、编制计划和经费预算。
2. 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环境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应急资源调查包括但不限于:调查企业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3. 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要求,合理选择类别,确定内容,说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需要采取的处置措施、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通报的内容与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与方式,以及与预案的衔接方式,形成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征求员工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代表的意见。
推进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的应用;鼓励合理利用劣质原料和工业固废,推进生产环节固废“近零排放”;持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险废物等。研究利用新型墙材隧道窑协同处置建筑废弃物、淤泥和污泥等。开展赤泥、铬渣等大宗工业有害固废的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开展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副产石膏、矿渣、电石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发展基于生活垃圾等固废的绿色生态和低碳水泥。在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在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和机制砂石等产品中提高消纳产业废弃物能力,逐步增加可消纳固废的品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生产绿色建材,农作物秸秆等农林剩余物以及废旧木制品发展生物质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