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谈瓷器纹样
-
面议
看清代、民国的陶瓷书籍,常见“一秤金”这个名词。如乾隆年间朱琰撰写的《陶说》一书卷六“说器下”在说“嘉靖窑”时提到:“赶珠龙、外一秤金、娃娃花碗,里外满地娇花碗。”(见《中国陶瓷古籍集成》444页)从上下文的内容看,“一秤金”应该是一种纹样。但究竟是一种什么纹样?从字面上看不出来。
关于明代陶瓷纹样的历史资料,地方志中记载较详细。查嘉靖年间王宗沐编写的《江西省大志》,其中有一篇记录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间,皇帝向景德镇定制御用瓷器的物品清单。清单包括瓷器的品种、纹样、数量等。这份物品清单里记载道:嘉靖“十三年,青花白地赶珠龙外一秤金娃娃花碗三千二十,青花白地福寿康宁花钟一千八百,青花地里升降戏龙外凤穿花碟一千三百四十。”嘉靖“二十一年……一秤金娃娃花碗二百四十。”这两条记载比较清楚,“一秤金”是一种与娃娃纹有关的纹样。对照《陶说》与《江西省大志》两段文字,可知《陶说》是引用《江西省大志》的记载,但说得没有原作清楚,加上今人断句不当,容易引起误解。“一秤金娃娃”才是这种纹样的完整表述。
细看《江西省大志》,嘉靖朝历年定制御用瓷器纹样,除了十五年和二十一年用“一秤金娃娃”这个纹样名称,二十三年改用“耍戏娃娃”“四季花耍娃娃”了。“耍戏娃娃”“耍娃娃”好理解,指的应该是在玩耍的娃娃,这在明代瓷器实物上很常见(图1、图2)。那么,“一秤金娃娃”与“耍戏娃娃”“耍娃娃”有什么不同吗?“一秤金”的本意是什么呢?
“一秤金”的来历与《西游记》有关。《西游记》47、48、49三回里,讲唐僧师徒一行西天取经来到车迟国通天河时,到附近的陈家庄一户陈姓人家化斋食宿。陈家有两兄弟,六十三岁,有一个8岁的女儿;老二五十八岁,有一个7岁的儿子。两兄弟正在为一儿一女做“预修亡斋”。因为他们这里有一个妖怪,每年要村庄贡献一对童男童女给它吃,今年正好轮到陈家出童男童女。
交谈中,陈告诉唐僧师徒自己的女儿名叫“一秤金”。八戒问:这个名字听着贵气,是什么意思呢?陈解释道:“我因儿女艰难,修桥补路,建寺立塔,布施斋僧,有一本帐目,那里使三两,那里使五两,到生女之年,却好用过有三十斤黄金。三十斤为一秤,所以唤做一秤金。”由此可见,“一秤金”在《西游记》里是一个8岁女童的名字,而且女童是费了很大的代价才得到的回报。
了解了情况后,猪八戒装扮成童女“一秤金”,孙悟空则扮成童男,作为祭品去会妖怪。降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几番斗法,后请来观音菩萨才降伏了妖怪。原来那妖怪是观音住地一口莲池里养大的一条金鱼精。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而《西游记》成书则大约是在明代中期。很可能因为《西游记》故事在嘉靖时影响,“一秤金”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一秤金”具有宝贵、可爱的含义,“一秤金娃娃”用作瓷器纹样名称,也就是宝贵、可爱娃娃纹样的意思。这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不难理解。
瓷器上装饰娃娃纹,早在唐末五代就有。明代青花娃娃纹样,早出现在永、宣官窑器上,然后传入于民窑,也应用极为广泛。历来的娃娃纹样都是以活泼、可爱形象示人。嘉靖年间“一秤金娃娃”作为御用瓷器纹样,应该也不离“活泼可爱”范畴。而且“一秤金娃娃”所指的童男童女形象、年龄等相对明确,瓷画工匠按此要求绘制娃娃纹,会更符合皇上的心意。这是将“一秤金”作为娃娃纹样定语的好处。
不过,“一秤金”在《西游记》里差点作为祭品被妖怪吃掉,这种命运又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妖怪吃童男童女是为了,嘉靖帝那时候也在千方百计地请道士为自己袪病延寿。这难免会让人联想嘉靖帝是不是也有吃人肉以延寿的念头?或许是为了消弥这种误解,所以后来定制御用瓷器时,“一秤金娃娃”纹样才改称“耍戏娃娃”“耍娃娃”了?不得而知。
如果你也有藏品想要出手,137想要找正规渠道,征收藏品,秋季拍卖 可送一线拍卖2111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2426,选中藏品保送各大拍卖 睿嘉 保利 翰海 等,无流拍费,无鉴定费!!!我相信上面的数字大家都看得懂,可添加可拨打!藏品可送北京翰海 北京保利 睿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