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马未都说收藏名扬天下宣德炉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演讲人:马未都
讲师简介:收藏,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1992年,出版《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还撰写有《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创建新中国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
内容简介:在明、清的铜器中,有一种器物叫做宣德炉,让人宠爱有加。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特别热衷于制作宣德炉,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以后历代皇帝也乐此不疲地竞相仿制宣德炉。那么,宣德炉究竟有怎样的妙处,让它备受追捧?它在古人的生活中又起着怎样的作用?收藏马未都先生为我们精彩讲述关于宣德炉的故事。
解说:名扬天下宣德炉,揭示这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明清的铜器中有一种器物让人宠爱有加,这就是宣德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特别热衷于制作这种宣德炉呢?而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以后的不少皇帝竟然也乐此不疲的仿制宣德炉?那么宣德炉究竟有着怎样的妙处?它在古人的生活当中究竟起着什么样作用,从而一再的受到追捧呢?除了宣德炉以外,还有什么样的炉子跟中国古人的生活休戚相关。说的炉子,在古人的生活中似乎就不能不说到香,因为它与古人的生活有着不解之缘。那么在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样的诗情画意中,古人会使用什么样的香呢?如果有人随便使用一些香会闹出怎样的笑话来呢?收藏,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走进《百家讲坛》,为我们精彩讲述。
明清时期的铜器跟以前的青铜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它材料的不同,它开始使用黄铜。以前都叫青铜,青铜有一个问题它比较脆,易锈。所以我们看到那个青铜都是锈迹斑斑。当然少量的也黑漆古那不说了,那么大部分容易锈蚀,而黄铜相对来说不易锈蚀。
铜的艺术品在历史上地位比今天高,我们今天拿一个铜的艺术品一般不当事,觉得这不就是一个铜制造的。我们是贫铜的国家,历史上找铜是一个很难的事。那么历史上的地位高,但是为什么没有保留到今天呢?
解说:这确实是个问题,既然这些铜的艺术品在历史上的地位比较高,那么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隐身到哪里去了呢?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很多铜的艺术品都被化掉了,它是因为铜可以变成钱。我们的钱是计重制,秦半两,汉五铢,那一听就是记重的。所以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铜钱国家都允许分铸,各个地区,不可能中央把钱铸造好了分派,那是运不下去的,运输成本。说北京这儿铸造了一马车钱,吭哧吭哧给运到新疆去,中间得走两年,中间还有劫匪,成本太高,所以允许分铸,后来就变成私铸成风,中国历史上对这个铸钱的问题苦恼的要死。比如宋代铸铁钱,为什么铸铁钱呢?凡是跟辽、跟金接壤的时候,你看大观通宝就铸过铁钱,它这个跟辽接壤的时候,因为辽契丹民族愿意使用金属器,您这个铜钱一到,我的贸易能力强,我拿东西全换来钱,这个东西我不一定非得买你那个东西,我把这个钱化了,我做成一个铜碗,做成一个铜锅,我自己背着。可是这个钱回不来,中央就着急,我贸易的媒介没了,所以被迫在边界地区铸铁钱防止你熔化。明代也有这样的记载,比如崇祯时期,崇祯时期有这样的记载。它说内库存的历代铜器,不是指今天的铜器,历代铜器都给我送到宝源局铸钱,这是有明确记载。那么这里就不乏当时明代的很多铜艺术品就化成铜水变成了货币。明代的永乐宣德时候所有的艺术品都发展的非常快,我们知道了永宣青花,这都讲过。漆器,其他的艺术品,比如掐丝珐琅器都这个时期蓬勃发展。铜器也不例外,有名的就是宣德炉,宣德铜器。它的记载早是《宣德鼎彝谱》由吕震编纂。吕震是礼部尚书,奉旨编纂此书,这个书上记载的非常的详细。
宣德三年,暹罗国王进贡风磨铜数万斤。暹罗就是今天的泰国。中国人用黄铜做艺术品由这个时期起,从宣德开始。宣德皇帝当时认为,他的祭器、太庙、郊坛所有祭祀用的东西都太粗糙,所以他下令就用这个风磨铜开始重新给我铸造一套礼仪用器。他批铸造的时候他是亲自下令,说你的样子要仿什么呢?仿《宣和博古图》,宋代那时候高峰嘛,你照着那个样子给我做,先画图、放样,然后后给我制造出来。批制造了多少呢?史籍上记载是3365个,到个位。后来皇上就高兴,一看这个东西真漂亮,开始嘉奖,追加,总数一直做到18000个。
那么明代为什么开始喜欢用这种香炉呢?受宋代的影响,中间隔着元代。元代是一个蒙古人统治天下的时期,它在文化上跟宋代有差异。到了明朝刚刚恢复了以汉文化为主的这个文化的时候,它非常怀念那个文化,怀念宋代这个文化。那么文人对这个香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要铸造香炉。香是干吗用的呢?是祭祀。我们焚一柱香要祭祀,表示对祖宗的一个尊重。第二要避虫。过去焚香不是单单的就是没有功能性的东西,我们今天有时候还要点蚊香避虫呢。第三是熏衣,生活一好就讲究不能一见面浑身臭烘烘的这不行,衣服得事先熏了,用香熏衣。我们今天是不熏衣的,使不使香料呢?使,香水。我们的香水直接就往皮肤上点,比如脖子上、身上洒点香水,很少往衣服上点,为什么呢?香水有时候有腐蚀性,一个浅色的东西可能点上去还有隐迹,所以直接点在皮肤上。可是过去的人没有香水,他就把衣服熏香了,穿着一见面那个气味芬香扑鼻非常舒适。那么焚香还有后一个好处就是避秽,所谓避秽就是防臭味,上厕所点一柱香,多透都给遮了。
那么宣德炉从宣德开始烧造,一举成功之后名扬500年。500年来名胜不减,不说就是宣德炉,导致你不管哪个朝代铸造的这种铜炉都叫宣德炉。
解说:节目进展到这里我们就有了一个疑问,宣德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从而导致仿品不断?宣德炉的用材以及制造工艺,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所有有名气的东西都一定名气白来的。,它是用材精良,反复冶炼。这个铜不是像我们想像的把铜矿开采了,搁焦炭里一烧化成铜水,这就是铜了,不是。反复的冶炼,需冶炼一次就要去掉杂志,那么你剩下的就是精华,但是分量就会减少。宣德亲自督造此事,所以它质量就非常高。一斤进贡来的这种铜材料后能剩多少呢?剩四两,这个四两还是小两。过去我们说一斤是16两,有一句话叫半斤八两,那说的就是旧制半斤八两,今天应该说半斤五两才对。
当年,宣德去看这个冶炼的时候问过工匠,说怎么能使它看着非常好,质感非常好。工匠跟他说至少要冶炼六次,反复的冶炼六次。皇上财大气粗,气魄大,上去就说你给我炼12次。这工匠就说,我这6次就剩8两,就剩一半了,炼12次又去4两,那去4两就4两,后就剩4两。按照我们今天的概念就是说剩下四分之一,这一段记载项元汴项子京明末大的收藏家他有这样一段记载,他在《宣炉博论》中说,宣庙随敕工匠,炼毕十二,美斤得其净者才四两耳。宣庙就是指宣德皇帝。
第二点,它采用了一个新的工艺。过去做炉就是翻砂,它现在用的是失蜡法,失蜡法历史上有没有过?有过。但是做到炉这上面没用过。它较之翻砂法它就变得非常的光洁,好看,这个东西一光洁就好看,做出来以后由的人把它进行上色。我们不要简单的理解上色就是拿颜色刷上去就是上色,不是,它是用各种方法使它呈现一种自然的色泽。它有什么样的色泽呢?石平斑、朱砂斑、葡萄斑、桑葚色、水银古、黑漆古、蟹甲青、鳝鱼黄等等等等。《古玩指南》上的记载是有46种颜色之多,有的书记载比这个数量还多,有人认为有上白种颜色,那它就是微妙的区别了。
第三一点就是宣德炉里含金。这是很多人忽视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说法,说当年皇宫里着大火了,金银珠宝一同全烧坏了。然后皇上就说烧坏了这个东西不都在吗?一块给我化了,重新铸炉,所以它里头就含金。史料上风磨铜当时进贡的那些单子上都写着有明确的有黄金。我见过的宣德炉有的东西能够感受到明确的含金,过去说含多少呢?我听过一个老师傅跟我说,说这个好的宣德炉含金大约3%。我买过一个宣德炉,特别重,拿着就沉,很高兴。直接上那个菜站,那个时候那个菜站都是那种普通的秤,搁菜站上秤一约8斤4两,按照克数是说就是4200克。那我就拿着计算器乘说3%,是多少呢?大约有126克,大约小两四两。你想想如果这一个炉里含四两黄金,它的质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知道我们熟知的衣料,如果你是一个纯棉的衣料,你加3%的毛这个质感马上就得以改观。如果你是一个纯毛的衣料,如果你加3%的化学纤维,它可能就变得不低起褶,质感就发生改变,古人也发现这些。所以我就认为好的宣德炉一定含金,它不易锈,一加上金它就不易生锈。而且那个颜色明显的跟铜拉开了距离,鉴于上述三条,这宣德炉的名气就。
解说:经过马未都先生的讲述我们知道了宣德炉名气大的原因所在,那么常见的宣德炉具体有哪些试样呢?他们又分别有着怎样的实用功能呢?
明朝末年的时候,有很多文人都有纪录,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项元汴,他有《宣炉博论》,比如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冒襄的《宣炉歌》,冒襄,冒辟疆,跟董小宛关系很好。知道董小宛就应该知道冒辟疆,后冒辟疆是纳董小宛为妾。那么冒辟疆的描述就有意思了,他说宣炉如女子肌肤,柔软细腻,可捏。炉是硬的,铜是硬的,他说柔软细腻可捏,他完全把它看成一个女子的状态,这是冒辟疆的记录。项元汴对铜炉的赞美也有意思,他说的是颜色。他说深有深妙,淡有淡妙。铜炉的颜色非常多,我见过有近乎于黑色的,也有那种暖暖的黄色,那么他说了深色有深色的奥妙,浅色有浅色的奥妙。那么常见的宣德炉是有定式的,这个定式是宣德年那年就定的,不是我们今天定的。它很多定式跟它当时的使用环境有关。
比如个式样也是它为广泛的式样叫蚰蜒耳式。蚰蜒是一种虫子,俗称鼻涕虫,那个农村养菜怕碰见这个鼻涕虫,啃菜叶子。第二种式样叫冲天耳式,也叫朝天耳式。它一般是在祭祀当中要用。第三种式样是双鱼耳式,也叫鱼耳式,这个耳朵像鱼。这个是跟宋哥窑、宋官窑的样子模仿下来的。一般情况下,这种都是搁在书房。再有就是桥耳式,也叫凤眼式,过桥,在讲经的地方你传达,你通达都是过桥,所以在讲经的地方焚香一般都是这种桥耳式。再有就是狮耳式,其他各种式样,上百种,但是经典的式样就是我们说的上述这几种。
你注意看宣德炉,个问题出来了,他就说这个炉子我们一看基本上都是三条腿的,那么为什么是三条腿呢?因为炉子的祖先就是那个鼎,鼎我们知道大部分圆鼎都是三条腿,三点固定一个平面。我们过去说三足鼎立,只要是三个点的非常稳。那么铜炉里有没有四条腿的,也有,方形的。那么为什么它又有四条腿呢?是因为鼎也有四条腿的,它就是数量少而已。所以我们大部分的宣德炉都是三条腿的,那么宣德炉有一个的问题,到今天谁都不能解决,就是哪个炉是真的?不知道。今天全世界没有一个能准确的告诉你,这是一个真的宣德炉,不知道。但是存世量非常大,那么能不能区分出来这个东西是真伪呢?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有力的证据,比如说出土,我们有宣德期间的墓葬出土,如果有宣德炉那肯定这是真的。我们知道文物是一种标型学,这个东西摆在这儿,另外一个东西出现跟它一比较就知道前后了。问题是宣德炉是靠翻模为生的,所以一比较就是一样的。如果它的配方是一样的话,那么几乎就不能分辨它的先后了。我们觉得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一点一点去推。
是造型。早期的宣德炉我们说的就是宣德年间如果铸造的这个宣德炉,大部分是仿宋式的。
第二,是它的材料配比。我们说今天有高科技手段,非常容易就是把它的化学成分分析出来。
第三,是由于它铜质的精炼,声音悦耳。那好多炉你一敲声音之好听不能想像,非常的好听,我们没法在这里用语言传达。
那么铜器这个断代其实没必要要求那么严谨,它跟瓷器不一样,瓷器是非常的严谨。这个宣德就是宣德,永乐就是永乐,你跨过来成化就是成化,弘治就是弘治,它非常分析。但是我们对铜器的判断,只要能基于能够判断出来它大约是什么时期,我认为就可以了。比如明朝就三个时期,早、中、晚。你甚至就两个时期,早、晚,你是明朝早期的还是晚期的,我觉得就足够了。我们对瓷器的鉴定以前都说过,就是瓷器到了明清两带几乎是历朝历代都书写年款,它只要书写年款,它就变成一个标准器物。那么工匠以及审美都会发生变化,你比如工匠有的要去世,审美发生变化,所以很清晰地能分辨出来是哪个朝代的。铜炉不行,铜炉的变化非常微小,几乎不变。那么过去说哪个是真的呢?说宣德底下落款的只要德字少那个一笔横的全是真的。但他就不知道这个翻炉的人,直接翻的就是这个真的,直接照着真炉翻模,所以他也少这一横,就不足为评。
宣德炉非常有意思,它底下写款。写的款五花八门,有写一个字的,宣就写一个字。你有时候在市场碰见一个炉一翻手,宣,什么意思呢?就是宣德那一年的。有写俩字的,宣德。写三字的宣德年。写四个字的宣德年制。写五个字的大明宣德年。写六个字的,大明宣德年制。一到六一个空不落,再往上还有写多少个字呢?写一大段话的。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公布官,臣吴邦佐造。底下写16个字。这种款识在宣德炉的收藏中也非常重要,大量是伪款,但是一定有一个真款在里头。
解说: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宣德炉竟然有这么多底款。而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历史上由于人们非常热衷于仿制宣德炉,竟然先后出现了好几个仿制时期,那么这几个不同时期仿制的宣德炉具体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对宣德炉的仿制时期大概推测有四个时期,个是当朝。我们说的当朝是指宣德在铸造了18000个炉以后的再有铸造都可以说算为仿制。
第二个时期是明晚期。收藏热的兴起,对炉的需求供需发生变化,大量的需求增加,所以在明代晚期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仿制品出现。这个时期的东西非常接近于宣德本朝的东西。
第三个时期就是我们知道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它所制造的宣德炉有很多离开了宣德的本样,有相当一部分偷工减料,所以非常容易剥离出来,一看就是不够明朝,一看就是清朝的东西。清朝的时候就过禁铜令,康熙开放海禁以后一直到的雍正这一朝,贸易量急剧增加。那么需要钱币,当时钱中央无材料可做,没有铜。中央着急,雍正四年,雍正下禁铜令。到了乾隆初年,云南的铜矿就开始大量开采。中央就解决了这个铜的短缺问题,所以禁铜令就取消了。禁铜令实施的时间大约只有十年。
第四个时期就是仿制晚清和民国的时候有一部分很小的仿制,质量比较差,所以也不足为虑。
但是今天的仿品,我们说今天是指十年之内的仿品变得非常地精美,非常地接近于真实面目,这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今天我看到市场上有大量仿制的炉以假乱真,我们过去对铜的认知非常低,觉得一个铜的东西能值多少钱呢?值不了多少钱,因为我们今天开采铜非常容易。
2007年,60公分一个铜的雕海水龙纹的大瓶在瀚海拍卖公司出现,估价只有60万。但是这个铜瓶卖了多少钱呢?在拍卖场上一直竞争到1570万块钱,由60万块钱竞争到1570万块钱?我们本来还对这个东西有所关注,觉得60万这个价钱,根据这个市场还是不贵的。但是没想到在竞争之下涨到如此的?后来我就比较观察小型拍卖中出现的铜器,我碰见过一个铜瓶。这铜瓶底下刻着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楷书,我一看这个楷书,我一看这个瓶子造型我就乐了。瓶子的造型明显的受雍正瓷器的影响,楷书的风格明显的能看出来是乾隆早期的款识。它书写楷书的基本上都是乾隆早期的受雍正影响的,所以有时候你看一件器物你一看款识就知道大概的方位在哪儿,我一看为什么就知道乾隆早期呢?是款识的规律告诉我的。
解说:马未都先生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一定要扎实,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熟能生巧。那么除了宣德炉之外,还有其他什么炉比较有名气呢?这些炉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究竟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呢?
还有两类炉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类是暖炉,一类是熏炉。暖炉明代非常流行,为什么呢?当时屋里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无法供暖。当时人的生活就在这个取暖问题上都是一大障碍,尤其南方一到冬天非常阴冷,所以屋里不是炭火盆就是这个暖炉。暖炉小型的叫手炉,手里老捧着。大型的就叫暖炉,也叫脚炉,搁在脚底下的。文人在那儿伏案夜里读书,脚底下搁着,案子上搁一个。当时的做这个暖炉的工匠留下了大量的姓名,我们知道有名的是张鸣岐、潘祥丰、陈九如、凤江等等等等很多。还有一些堂号款,表明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需求。张鸣岐是浙江嘉兴人,他的炉有张炉之称,我们说过明代晚期的时候的手工艺人当中张鸣岐算一个。紫砂壶里是时大彬,螺钿是江千里,我们这些明人都说过。那么张鸣岐的炉它不是平白无故就有名,做炉的人多了,为什么他有名。我们先看一下,这是一个手炉,上面如藤编一样细致,它用两个特点是别人所不及的。
个特点书上有记载,说它置于红炭不烫。我们今天罐一个暖水袋,那个水热了还烫,都不敢拿。但是他那个手炉置于红炭不烫,好处是什么呢?你既取了暖,又没有烫伤你。另外你不烫一定是导热系数控制的好,不烫就延缓了它的热的衰减,所以它长时间保温。这是它一个记载。
它第二个特点书上记载说用脚踹之不瘪。手炉是手里拿着,脚底下做的这个很大的暖炉,有时候冷了脚搁在上头,强度非常大,你看着它很细,但是你拿脚踹它,它都不会瘪下去,强度非常好。
我在上海早年买过一个手炉,就是我刚才给大家看的这个,当时我买的时候大部分人还不关注它。这个香炉的盖是可以任意调转180度,盖上以后你只需拿着盖,炉子不会下来,严丝合缝。我当时买的时候在当地算贵了,但是让我看就很便宜。里头有一个民国时期手写的条,写这个炉的来历,底下落着三个字:香音斋,是使用者的斋号。手炉我们保存下来的不如香炉多,原因是手炉一直在用,香炉在历史上有时候是断断续续地使用的。兵荒马乱的时候没有大家还有心去点香炉,那个香炉往那儿一扔,这一扔可能就一,这一没有人用,它就不会坏,手炉一直在用。我80年代上浙江乡下的时候,还看见有人还捧着这个东西,老太太都捧着手炉。那么由于它使用,它就容易损坏,损坏的就以新代旧,旧的就毁掉了。所以手炉保存下来的反而不如香炉多。
再一类就是熏炉。熏炉是干什么的呢?是熏衣的,主要用来熏衣。所以熏炉一定要有盖,没有盖就不能称之为熏炉。我们看一下,晚明时期的熏炉,熏炉的盖一定上面是有孔状的,它一定要使这个香散发出来。那么它为什么有盖呢?它在熏衣的时候衣服的安全。,不能被火燎着了,说我挺漂亮的衣服熏一香给燎一窟窿,很不高兴。第二,有香灰。说我急急忙忙一熏蹭得到处都是香灰,所以它一定要有盖。我们过去老说一句话叫红袖添香夜读书,这里添的香就是熏香,一般是粉末状的、块状的、盘香状的。那个添香都是很收敛的,等夜读书的时候如果有这么一股清香的味飘过来,确实还是很惬意的。一定不是柱状的,柱状的香都是供奉的。我们有的电视剧不明白,弄着红袖添香弄三柱香往旁边一扎,给老爷祭祀了。
解说:由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知半解,从而便闹出了诸如此类的笑话。这提醒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确实马虎不得,那么等到了明朝晚期的时候,铜器上为什么会出现点点金子呢?这是怎么回事?
铜器到了晚明的时候,多少有一点俗事,这个俗事特别应了中国人的那个虚荣心,就是点金。他觉得这个铜不够意思,怎么也上面点点大金块子看着值钱。所以洒金炉、洒金铜器在晚明到清初非常的流行,洒金就是局部的鎏金一块一块的。除了炉,各种其他形状的艺术品都有。比如我给大家看一个乾隆时期的铜瓶洒金,晚明时期的洒金主要是在江南地区流行,首推上海地区。比如有一个人老落款叫云间胡文明制,云间指的就是上海松江地区。胡文明他制的炉,按照西方人的观点就觉得它俗,就是他老往上面弄点金,弄点很时髦的图案,但是它非常有市场,所以也叫胡炉,以他的姓名命名。后来他去世了以后他儿子接着烧,我们都知道品牌意识很重要,你底下落张鸣岐就好卖,手炉大王,你是品牌。那么这种熏炉,包括香炉写胡文明也好卖,有名。到儿子这会儿,如果写儿子的名没人认,卖不出去。写老子的名又不怎么甘心,那怎么办呢?只好连老子带儿子一块往上写。有一个人拿过一个炉,过来说我这有一个日本炉,我说你这怎么有一个日本炉?他说你看这个人,他说你看这底下写的,明男光宇,这不是日本人吗?晚明时候我们跟日本的文化是在交流,所以确实这上面的图案有日本的风格,所以他认为是日本人造的。我说你这个得通读,这个上面怎么读呢?它叫胡文明明男光宇制。什么意思呢?胡文明的儿子男,过去说生男就是生一个儿子,儿子叫胡光宇,但是这个胡字就省了,胡文明男光宇制。胡文这俩字不念,光念明男光宇制,那真成日本人了吗?所以还不能说他的知识不扎实,就干脆没这个知识,完全是个乐子,拿来一看就认得这四个子,胡男光宇,好,行,胡男光宇哪是日本人呢?
明清铜器作为艺术品它品种相对比较单一,原因是铜是贵重金属,贵重金属它又可以再度利用,所以稍微有一点剥离了当时的审美情趣的东西迅速就被化掉,它就不会生存。从这个角度上讲,越简单越单一的比如宣德炉这种造型反而能够流传下来。由于铜材料一个特殊性,它艺术上就一直趋于保守,我们看很少有人用铜做艺术品的时候大量创新,很少,就很保守。那么正是这个保守使明清的铜工艺品能够保留至今,材料越贵重式样就一定越保守。这是一个规律。我们下一讲依然跟铜有关,我们讲掐丝珐琅,谢谢大家!

下一条:十全十美代办丰台区工商营业执照餐饮卫生许可证专批
重庆光环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为你提供的“马未都说收藏名扬天下宣德炉”详细介绍
重庆光环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主营:奢侈品,古董,拍卖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欣赏信息

进店 拨打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