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哪里有洒蓝釉瓷器鉴定
-
≥ 1件¥1.00
明宣德时期可谓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的瓷器品种繁多、工艺。在宣德皇帝的推动下,除了青花瓷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创烧了很多瓷器名品,其特的工艺手法和艺术魅力都让后世望尘莫及。洒蓝釉便是其中一种又的瓷器品种。
霁蓝釉瓷器历年拍卖成交记录:
霁蓝釉橄榄瓶 成交价格 13,758,280 2011-04-08
清雍正 霁蓝釉菊瓣形花壶 成交价格 5,350,880 2005-05-01
霁蓝釉大天球瓶 成交价格 4,480,000 2010-12-04
霁蓝釉天球瓶 成交价格 3,360,000 2010-06-06
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如意耳瓶成交价格 3,300,000 2003-11-26
霁蓝釉梅瓶 成交价格 3,113,200 2010-12-01
清雍正 霁蓝釉梅瓶 成交价格 2,912,000 2013-11-27
洒蓝釉系明宣德时期的名贵品种,蓝釉中自然分布着白色的斑点,因其色如雪花隐于蓝釉内,所以又名“雪花蓝”或“青金蓝”、“洒蓝釉”。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它的出现同样源于宣德皇帝的贪玩儿心。
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它的出现同样源于宣德皇帝的贪玩儿心。在《宣德青花蟋蟀罐:正史中隐去的一段记忆》中,我们曾对年轻的宣德皇帝有过一定介绍。在众位子孙中宣德皇帝朱瞻基可谓非常出众。他在位期间,对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社会富足,对外实行安抚政策、力主和议,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历史上将他和其父明仁宗朱高炽的时代称为“仁宣之治”。宣德皇帝还是个很有文化素养的皇帝,喜欢舞文弄墨,现在北京故宫还收藏有宣德皇帝亲笔绘制的作品。
不过,宣德皇帝更是一个贪玩成性的皇帝,他酷爱斗蟋蟀,每年都要地方官员进贡蟋蟀供他玩耍,也因此让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量蟋蟀罐。除了养鸟逗虫,宣德皇帝还迷上了掷色子的游戏,正是这一嗜好,成就了洒蓝釉这一瓷器品种。
洒蓝釉瓷器要先在器物上施白釉,白釉烧好后用竹管蘸蓝色的青釉,用嘴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在瓷胎上,形成深浅不同的斑点,再经第二次入窑烧制。烧成的洒蓝釉瓷器,釉面会呈现不规则的自然感觉。一般来说,由于做工精细程度不同,形成的瓷器效果也不同。如果器物满身吹釉,吹的不均匀,深浅不一,就是雪盖蓝。如果均匀地密布于瓷柸上,形成星星点点,才是真正的洒蓝釉。
因为是吹上去的釉色,洒蓝釉瓷器的釉面质量难以掌控。后来,聪明的工匠在工艺上进行改良,即瓷器烧完白釉后,先用剪纸贴于器物上,然后吹釉,吹完后将剪纸拿掉即成留白,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美的洒蓝瓷器,在蓝釉的掩映下,露出来的白釉仿佛是飘落的雪花,又像是密密麻麻的鱼子,所以洒蓝釉也被称为“雪花蓝”和“鱼子蓝”。
洒蓝釉瓷器属于个性的品种,相对于单色釉,洒蓝釉更富于变化。工艺上,洒蓝釉不是简单的蘸釉,而是采用管子吹上去的。《陶冶图说》记载:“截径过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吹。吹之数遍,视坯之大小与釉之等类而定,多则十七八遍,少则三四遍。”
为了满足这一游戏需要,宣德皇帝下旨让景德镇御窑厂为其烧制一种玩色子用的瓷器,并且釉色要,。御窑厂接到圣旨不敢怠慢,当即集中了当时的制瓷工匠和上好的材料,经过艰苦研制,终烧制出了洒蓝釉瓷器厦门洒蓝釉瓷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