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鉴赏如何通过瓷器的器型形态特征鉴别其年代?
-
面议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器型鉴定是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瓷器鉴定实践中,了解器型的知识是很必要的,比如一种类型器型创烧的年代,器型的演变等等。对于藏家来说,收藏瓷器,需要了解瓷器各个部位的称呼及表现形式,意义不凡。
器型是指器物的口部、颈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外观形状。能够对瓷器每一部位的结构形式掌握和分析到位,对于判断其烧造的时代和窑口具有很大帮助。那么就先从瓷器器型的常用术语开始,让大家了解一下陶瓷各部位的不同表现形式。
1
瓷器的口部形式
口沿:瓷容器口部及其边沿的统称。口沿的形状和成型工艺,是鉴定器物时代及烧造地点的依据之一。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口沿形状各异,如碗有敞口、敛口、花口,瓶、壶、罐、洗有直口、盘口、唇口、折沿等等。
明正德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
敛口:多见于钵、碗、罐等器,形象为口沿处渐向内收敛,有的器壁先向外撇,近口岸再向内敛。
清乾隆粉彩九桃瓶
直口:形状为垂直的筒形。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罐、瓶等器物,后代的碗、罐、壶、瓶等器均有直口的口式。
清康熙郎窑红釉凤尾尊
敞口:又称为“侈口”。形状为近口沿处逐渐开敞宽阔。历代砚、盘、尊、罐等器多作这种口式。敞口器物的器壁有弧形和斜直形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