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去哪可以鉴定丁末年大清银币
-
≥ 1枚¥10000.00
厦门去哪可以鉴定丁末年大清银币
丁未大清银币丁未一两,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铸造。因为铸额小,传世稀罕,大多数民间泉家没有见过实物,现已出版的由民间泉家编纂的钱谱对该银币都没有记载和描述。“丁未光绪银币丁未一两”银币系清ZF度支部设计和正式铸行的清代标准银币之一。银币正面中央圆圈内镌“光绪银币”四个字,圈外左右两侧分镌“丁未”二字和一对丁未戏珠(寿字)图案。银币背面中央镌“一两”二字,两侧镌丁未戏珠图案,两条龙的背部和龙腹部分别镌有三团云朵,下端镌海浪图案。正面和背面的龙图造型完全不同,价值及高!
"1907年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银币库平一两”银币,清代官铸机制银币中的大名誉品,传世仅见数枚。该银币实际上是标准壹圆流通币,相当于库平七钱二分银币的尺寸却相当一两的重量,有些币面标值为库平壹两的银元铸成库平七钱二分的规格或兼有两者个性规格并公开发行流通,成为晚清银币发行流通的一种特有现象,这也是在晚清“圆”、“两”之争中,相当于库平七钱二分的“圆”因为顺应时代和实际流通和兑换的需求而逐步占据上风的具体体现。银币正面中*珠圈内镌汉字“大清银币”,珠圈外上镌“光绪丁未年造”,下镌“库平一两”,左右两侧各镌一个五花星。背面中*镌蟠龙图,周围环绕云团,币边缘镌珠圈。本品铸造精美,背面龙纹打造深峻,有轻度流通的痕迹,传世包浆,保存完好,极其。直径大约40毫米,厚度约3毫米,重约39克。
“光绪银币丁未一两”是光绪丁未年,即光绪三十三(1907)铸造;该年,「度支部造币总厂」试铸有丁未大清银币银元,各省分厂中仅有吉林省铸有丁未光绪元宝银元,样式均与丁未光绪银币一两臆造品截然不同。
丁未大清银币系列是光绪33年(1907年),由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比较规范的名称是“光绪年造丁未大清银币”,钱币收藏界俗称“大清丁未”,五角样币面值则俗称“丁未五角”。丁未大清银币作为试铸样币,资料记载铸额仅为400枚,加之回炉及损毁,好品无多,是清朝银币中的品种。
机制币,即用机器而非手工制作的各种金属货币。顾名思义是指机器打制的钱币,钱币界俗称之谓“硬币”。硬币之名是和纸币相对而言的,在中国,硬币主要指的是近现代机器打制的金属钱币,包括金币、银币、铜币,以及镍币、铝币、锑币、镁币、镴币(铅币)等。与机制币应的有灌浆币,灌浆币以机制币为模型,灌金属浆液制造而成。
伪品面文“光绪银币”,本欲糅合大清银币、光绪元宝而标新立异,结果反而弄巧成拙。正面外圈内,又仿吉林厂平银币背面的双龙寿字纹饰,而实则吉林省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铸行银元时,已经废弃了原来的样式,改用广东成案的样式。其背面搬用“乙巳甘肃省造光绪银币库平一两”臆造品的背模,明显是同一伪者所为。还有一处不为人所注意的破绽,这枚臆造品的面背样式不见「满文」,如果熟悉清廷对各省银币样式的审批要求,就很容易知道这种自创的新样式绝不会被清ZF所采纳。我们再看背文为“一两”,按理库平一两应重37.3克,而这枚臆造品仅重29.86克,明显不足库平一两。
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由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造。是清代的标准银币之一,但仅属试铸,留传于世的很少,据资料记载仅铸400枚,是清末银币中的品。据《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九日载泽等奏进呈新铸通用银币并议定成色章程折》所记载,节选如下:本年三月二十八日,奏请试铸通用银币,当经奉旨允准在案,数月以来,妥议章程,一面筹拨铸本,安设机器,业于五月二十四日由臣部(度支部,户部改称,载泽为度支部尚书)造币总厂开机试铸,臣载泽于本月初七日赴津,亲莅总厂考察一切,鼓铸尚称合法,于初八日回京,滋将新铸各种样币装盛十二匣,恭呈御览。1
清单一:酌拟铸造银币分量成色章程
清单二:试铸通用银币四种:
一圆银币四百枚,每匣一百枚,计装四匣;
五角银币四百枚,每匣一百枚,计装四匣;
二角银币四百枚,每匣二百枚,计装二匣;
一角银币四百枚,每匣二百枚,计装二匣。
以上资料来源中国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一辑,可见丁未银币当时试铸样币四种,每种样币各400枚。由此可见此币比泉界视为大珍的孙中山陵墓币(铸量480枚)更为珍罕
大家可以从此币的一些证据看出来历史上确有此币,只是真币难寻,赝品随处可见,随便一个古玩市场都可以看到此钱的仿制品,大家可以仔细看看那些仿制品有无这样的圈状文字及图案?这些也是做假者无法逾越的鸿沟,没有办法仿制的,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没有真正的东西造假者也不会做出外表和这个一模一样的东西来,虽然外表一模一样但是实际上上面的细微之处却有着天壤地别。丁未试铸的“大清银币”,设计特,制作精美,且存世量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丁未试铸“大清银币”,直径3.9厘米,厚0.2厘米,重26.8克,成色为含银量90%。其款式大体上与丙午 1906年 试铸的“大清银币”一样,但与清末其他银币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的区别为:
,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正面边缘有精刻的水波纹,宽度为0.3厘米,这是其他清末银币没有的。
第二,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背面有英文“大清帝国银币”:“TAI—CNING—TI—KUO SILVER COIN.”,其他清末银币,除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所铸造的“光绪元宝”也有这一英文外,其他未见有。
第三,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正面的“大清银币”四字,在币中央的一个直径为1.9厘米的小圆圈内,字体比其他清末银币上的“大清银币”或“光绪元宝”要小得多。
第四,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正面的图案为边缘水波纹,中间为满文“大清银币·丙午·壹两”或“大清银币·丁未·壹圆”,中间“大清银币”,分外、中、内三个层次,而其他清末银币,正面图案只分边缘“××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和中间“大清银币”或“光绪元宝”两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