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釉里红有什么特点?
-
面议
釉里红彩瓷早出现在元代 , 景德镇烧制成功,但景德镇窑烧制的釉里红瓷器,色彩不够,花纹晕散,模糊不清,说明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氛不能有效控制,虽然如此,但是元代还是开了烧造釉里红的先河。明代在此基础上成功掌握了釉里红的烧造技术,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很成功,能依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描绘,对釉下铜红烧制掌握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
一、举步艰难的元代釉里红
“釉里红”产生于元代,属釉下彩,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有纯色“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种。
与其他瓷器比起来,“釉里红”瓷器的烧制难度,对工匠而言更是的挑战。由于铜红料甚为敏感,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底釉成分、铜红料比例或焙烧温度,都达到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一抹艳红。因此,“釉里红”在创烧之初很不成功,轻易烧不成,色彩鲜艳的“釉里红”难得一见,颜色多为浅红、黑红、灰黑色。
用寥若辰星来比喻存世的元釉里红并不为过,其中还有不少是残破的。纵观已被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其工艺上的特点为:
1、釉里红呈色多种,鲜红的较少,大多趋灰,有明显晕散,有温度失控而铜红料“飞红”的变白现象;
2、青白釉或白釉,和同期青花相比釉面较深;
3、采用白地釉里红绘画或刻划暗纹后釉里红涂地的方法。以色块装饰为主,较少线描纹饰;
4、造型品种简单,仅玉壶春瓶、罐或是杯、匜等几种。
这些特征都说明了元代釉里红的原始状态,但这并未影响其艺术价值,每一件元代釉里红都是价逾黄金的珍宝。
二、官窑垄断的明代釉里红
到了明代初期,洪武年间烧制的“釉里红”瓷器数量相对多了一些,但仍不够成功,颜色仍以浅红和黑红为主,风格古朴、厚重,器型硕大,纹饰丰满,气势夺人。
由于朱明王朝对红色也有着特殊的情感,使明初釉里红的制作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釉里红成为惟有官窑才能烧制,惟有官府才能使用的品种。这样得以在技术的改进上有了财力的,使明初釉里红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
想要找正规的平台吗?想要出手你的藏品吗?想要让你的藏品上拍卖吗?只要你的釉里红确定到代,确实是,我都能帮你操作,
征集范围: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 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