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毛公鼎价值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此鼎是世界的西周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县出土。铭文四百九十七字,为传世青铜器长的铭文。
毛公鼎是道光末年(1850年)在陕西岐山出土的一件完好无损的稀世珍品,系西周宣王的叔父毛公所铸造,铭文铸在鼎上,有32行,共497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长的一篇,也是金文的经典名作。毛公鼎鼎内铭文,全文追述周代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时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统命毛公,委任他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宣王一再教导毛公要勤政爱民,修身养德,并赐给他一些器物以示鼓励。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以资纪念和流传后世。
鼎铭表达了周宣王孜孜图治的决心,对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历史很有参考价值,同时也是一篇金文(钟鼎文)书法的。这篇煌煌巨制,郭沫若先生称之为“抵得上一篇《尚书》”。而且,它不仅在内容上是一篇重要的史料,在艺术上亦美学价值。该铭文笔法端严,线条质感饱满,结体庄重,以至于出土以来,清末的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清末书法家李瑞清就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毛公鼎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陕西古董商苏亿年运到北京,后由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金石学家陈介祺以三年俸银之重金为代价购藏。毛公鼎在陈氏手上收藏了30年。陈氏对其他收藏都乐于公诸于世,印成目录,昭示天下,对毛公鼎,深锁密藏,秘不示人。
陈氏病故后,陈氏后人又继续藏了20年。到20世纪初,两江总督端方依仗权势,派人至陈家,限三日交鼎,强行买走。毛公鼎到端府后没几年,端方即在四川被保路运动中的新军刺死。后来,端方的女儿出嫁河南项城袁氏,端府欲以毛公鼎作为陪嫁,而袁家却不敢接受,端氏后裔遂将鼎抵押在天津的华俄道胜银行。可是后来其家道中落,端氏所收的许多青铜器均经过端氏的把兄弟、美国人福开森卖了出去,此鼎在抵押中自然亦无力赎回了。
1919-1920年间,有个美国商人欲出资5万美元把毛公鼎买走。消息传出,国内舆论哗然。曾任财政总长、交通总长的大收藏家叶恭绰知道了,决意与美国人角逐,想方设法将鼎留在国内。叶氏本来力劝国内有实力者买下,后来却不意传来流言蜚语,说叶氏想从中捞取什么好处。叶氏一气之下,变卖了其他一些文物,索性自己买了下来。于是毛公鼎又来到叶家,一呆又是十几年,先是放在其天津家中,后又移至上海。
抗战结束前夕,叶恭绰几经变故,贫病交加,无力保鼎。上海一个大商人陈咏仁为给自己

下一条:2018年无花果树苗基地、无花果树苗基地订购
苏州颂菲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毛公鼎价值”详细介绍
苏州颂菲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主营:玉器,瓷器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毛公鼎信息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