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元青花瓷器拍卖成交记录
-
≥ 1件¥100000.00
元青花瓷器瓷是中国传统名瓷之一。元代跟着国内外生意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行进,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元青花瓷器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造精巧而传世很少,故而失常名贵,根据时刻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晚期三个时期,其间又以“至正型”为佳。青花瓷在中国瓷杂艺术品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元代、明代甚至“清三代”青花瓷在拍卖场上常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天价。
近年来,元青花瓷器瓷的市场拍卖价一路飙升。2003年9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瓷器龙纹扁瓶以583.1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交易的新纪录;2005年7月12日,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在英国伦敦以1568.8万英镑(合2.4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亚洲艺术品拍卖纪录,同时也是中国瓷器拍卖纪录。今年12月初,广州天下通宝2017年秋拍宫廷艺术夜场在香港,专场呈献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七十余件,其中,元青花瓷器缠枝牡丹罐1100万元落槌,终以1265万元成交。
咨询热线:刘经理
年代 藏品名称 估价 成交价 成交日期
元 青花鹿衔枝花卉盘6818万万2-10
元 青花大罐万万6-11-18
元 青花开片荷花凤纹瓶0万万-04-15
元 青花荷叶鸳鸯碗-2800万万-05-17
元 青花荷叶口玉壶春218万万-11-16
元 青花荷叶盖罐80-2890万万-10-22
元 青花龙纹玉壶春-1568万万-10-16
元 青花狗头罐万万-08-24
元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
成交价:RMB
咨询热线:刘经理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青花完整器十分 元青花的异常珍贵与它的大有关系。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说法是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三四百件。在此次元青花大展中我们看到,首都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的“青花鹿纹盘”和安徽省博物馆的“折枝花卉纹象耳瓶”等都是出土残件,但即便如此,也都被视为难得一见的文物。特别是首博的“凤首扁壶”,
在1970年北京市鼓搂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时曾碎为48片,因这种器型在出土元青花中尚不多见,后经巧妙修补复原。没有参加此次专题展的首都博物馆的另一件重量级元青花——“昭君出塞罐”也是残裂拼接而成的,从中不难看出,完整器的元青花有多么珍贵!这也就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出创纪录天价的根本原因。 民间元青花存质疑 对于学者“三四百件”的说法,国内的不少民间元青花收藏者却并不买账。一些民间收藏者表示:“国内元青花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为看不准民间的,所以只认出土的、窖藏的,对民间元青花一概否定,这样保险不会引起争议,民间的元青花处于被忽视境地。”更有一些人对不屑一顾,认为国内当今还没有真正、的元青花瓷鉴定,可以说近几年民间对的质疑声一直未断。 但依据笔者近年对市场的观察,感觉的说法更严谨一些,民间的元青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真伪上都很值得怀疑。一件上亿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纹故事罐”
地刺激了人们的贪婪欲望,使近年收藏市场和各种五花八门收藏鉴宝类节目中冒出了许多元青花,但这些所谓的元青花几乎都是景德镇的新仿,货真价实的元青花真品鲜有出现。自2005年后,海内外拍场也陆续上拍了上百件各种器型的元青花瓷器,尤其是大罐和大盘器型时有涌现,但没有争议的、价位较高的凤毛麟角。 元青花的前生 尽管元代只有98年的短暂历史,却催生了青花瓷这一奇葩,开启了明清两朝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器型丰富、颜料奇特、纹式多样、域外风格都是元青花备受后世推崇和藏家青睐的主要原因。元青花的纹式图案不少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元杂剧,如首都博物馆的“昭君出塞罐”,湖北省博物馆的“青花四爱图梅瓶”等,这类故事图案大多画在玉壶春瓶和大罐等观赏瓷上,供特权享用。由于器型大和存世少的缘故,目前显珍贵。据统计,目前海内外馆藏的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元青花尚不足20件,流落民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将来出土窖藏能有新的发现。
所谓民间藏有元青花故事纹大罐、玉壶春瓶或梅瓶的说法,目前大多被证实是不靠谱的故事编造。 元青花的器型十分丰富,常见的有罐、玉壶春瓶、梅瓶、碗、盘等,由于受国际交流的影响,一些器型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如执壶和盘等。更关键的是,西域“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使元青花的发色步入新的境界。 元代文人育出元青花 在元代,由于文人社会地位的低下,或出于生活所迫,部分文人或画家转向民间手工业谋生,从而使元青花无论在画工还是图案上都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从这一时期的许多青花瓷中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如湖南省博物馆的“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格外传神。此外蕉叶、竹、松石的用笔也文人画的写意洒脱,构图严谨考究,完全不像一个普通画匠所为,具备了高超的绘画功底,代表了元青花画工的非凡水准。 再如此次大展中的“青花鹿纹盘”,寥寥几笔,小鹿回头顾盼的神态就尽显无遗,令当代的大师望尘莫及! 此后,明清两代青花瓷都以巧为美,繁缛造作,丧失了元代画工的率真写意,不仅与元代青花瓷的审美迥异,画工更大不如前。当然,当代的造假者就更难望其项背了。元青花不仅是令人心醉神往的一个瓷器品种,更是在藏市高度受到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