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年间青花瓷
-
面议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贵。”
纹饰图案特征: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
款识特征: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宣青装饰问题,宣德青花纹饰都是采用双勾填彩的方法,一律是用小笔触填就,无论大块花瓣或是小块叶瓣,人物衣着,龙凤躯体毫无例外都是用小笔触填彩,绝无一笔平涂之法。只要是真正宣德青花,只要你仔细看,无论是大块青或小块青,都有浓淡,尤其是大块如牡丹花、月季花等,杂陈着黑色晶体,在较强的光源下,闪烁亚光,煞是好看。装饰纹中也出现梵文,用作边饰,有的就用做主题纹饰如出戟梵文盖罐,祭祀用的大匙等。
在中国陶瓷史上,宣德御瓷,品格超群,被视为陶瓷史辉煌的十年。宣窑承袭前朝技艺,重视创新,不乏前朝之作,故宣窑不少器皿仅为宣德一朝所,称后世同类。宣窑成就如此显赫,与宣宗本人的艺术审美直接相关。除了工部官员,宫内宦官深度参与,代表内府与宣宗本人。宣德御瓷烧造,管理严苛,汇聚“诸匠之精艺”,新式样的创制,更是要依据内府设计的底本。在拍卖现场,这件宣德御制青花龙纹盘的起拍价仅为10万元,随即场内外展开激烈的竞价,经过93轮叫价,终以1040万元落槌,低估价118倍,加佣金1196万元成交。
宣德青花以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青花发色青翠沉稳,深浓处多黑褐色结晶斑。结晶斑系钴料中窜出,或浮于器表,或下陷于胎骨,使宣德青花更加妙不可言。腹上留白处书青花六字单行款“大明宣德年制”。此类花浇似乎深得雍正帝(1723-35在位)青睐,两幅雍正《古玩图》,记录清世宗御藏珍器,分别断代1728及1729年,画中可见三件早明花浇,形饰相近,下承木座,其一出自大维德爵士旧藏,现存大英博物馆,其二现存伦敦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见《盛世华章》,英国艺术学院,伦敦,2005-6年,编号168 and 169。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
高13.4厘米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5355号
成交价:人民币 15,525,000
备注:
1. 仇焱之先生“抗希斋”旧藏。
近年来,宣德青花瓷器再次成为收藏界的热门话题。宣德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明代宣德年间的瓷器,因其器型精美、装饰简洁而被誉为“瓷器”。近,一些宣德青花瓷器在拍卖会上创下了,再次掀起了一股收藏高潮。2019年6月,一只明代宣德青花底款“大明宣德年制”开光大红色盘边雄鸡图碗在香港一家拍卖行以1.584亿港币(约合2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世界拍卖记录。这只碗是目前世界上一只完整的宣德青花雄鸡碗,具有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除了这只碗之外,其他宣德青花瓷器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据了解,2019年11月,一只宣德青花瓷器在国内一场拍卖会上以3.72亿元的价格成交,比同一时期的拍卖价翻倍。这表明,宣德青花瓷器市场依然非常活跃,并且有着的增值空间。那么,为什么宣德青花瓷器价格能够一路飙升呢?,宣德青花瓷器的数量非常,尤其是完好保存的宣德青花瓷器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宣德青花瓷器具有的艺术品质,每只瓷器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再者,宣德青花瓷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见证了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