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的鉴定方法与收藏价值
-
面议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某种需要的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中国花钱是我国庞大的古钱币家族当中为特的一个分支。“花钱”其名虽为 “钱”,但它不具备流通价值,不能作为市场贸易的交换媒介,它是中国古人用于辟 邪、祈求祥瑞或玩赏而铸造的物品。
花钱形制娇小但材质优良,图案纹饰雕刻精细,铸造技巧成熟。花钱制作的 工匠们在方寸之间地展现了一个个的花纹,一个个灵巧的人物动态,一 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一枚小小的花钱,犹如一幅别致的铜版画,其中涵盖了古代深 层的艺术文化内涵。 在炽热的花钱投资市场上,人们往往关注其强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花钱自身 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意蕴。其实,每一枚花钱的材质、造型、文字书法、纹饰都 附着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文化价值取向等多种载体之上而设计铸造的。
花钱的鉴定方法是怎样的?
一看工艺和铸造方法。钱币铸造有模铸、磨砂和机器冲压铸制的方法,如不符合当时的铸造工艺者即为假。如1900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国外引进了机器冲压冷铸技术,生产出的钱就比较平整光洁,而作伪采用翻砂法制作的钱表面不平、有颗粒感,不如机器制的光洁规整,刻字口也比较浅,模糊不清。
二看材质。明朝嘉靖以前铜钱的材质都是青铜,因含少量锡或铅,锈色发青、白或红色,之后才有了黄铜,如果发现有明朝嘉靖以前的黄铜材质的钱币,肯定是假的。
三看包浆。出土的钱币包浆外层带有泥土中锈变层,容易洗掉,有腐烂味。而传世品的包浆形成一种黑色或褐色的包裹物,即所谓的黑漆鼓,长年累月形成,因此十分牢固,而伪锈多是刷油泥,比较松,易剥落;真锈自然的锈比如结晶锈,有一定厚度,呈颗粒状,而伪锈是薄薄的一层,呈面状。
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特的版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吉祥的内涵,代表着古代汉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钱和古钱的联系,不但体现在它们形制的相似,而且体现在它们来源、工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正因为花钱有这么多亮点,吸引了很多古钱收藏都,还有更多古文化爱好者,艺术品爱好者等等。中国花钱是特的一族。从用途上看,它们不具备任何货币的功能;从外观上看,它们却都被铸成钱币的形状。眼下,花钱收藏相当热门,部分品种的价格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档次收藏钱币,真可谓不是钱币胜似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