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重宝当五十的成交价
-
≥ 1枚¥1000000.00
咸丰大钱是清朝在特殊时期铸造的钱币,据清史记载,咸丰三年(1853年)为筹措巨额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因国库空虚,财源枯竭,于是决定铸造大钱,咸下大钱始铸当十五一,继而又开铸当五钱、当百和当百以上。
而且全国有22个省(局)开铸大钱,铸造的大钱品种之多,版本之繁,钱文之杂,厚重之差,为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继王莽之后又一个制币混乱时期。
咸丰当五十近几年成交记录:
清“咸丰重宝”宝源局当五十---成交价:532万
咸丰重宝宝巩当五十阔缘母钱---成交价:529万
阿克苏“咸丰重宝”当五十部---成交价:197万
清宝巩局“咸丰重宝”背“-----成交价:386万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源主义实力入侵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又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
清在新疆开局铸钱始于乾隆年间。18世纪中叶,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准噶尔大小和卓兄弟叛乱,重新统一新疆,在伊犁设置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下令将天山南路原来流通的回部普尔铜币销熔,改铸流通圆形方孔的“乾隆通宝”钱。先后在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喀什噶尔、伊犁等地设立铸钱局开铸铜钱。宝迪铸钱局是新疆出现较晚的铸钱局,咸丰四年(1854年)十二月才开设于北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纵观是品,正面文“咸丰重宝”四字;背满文“宝源”和汉文“当五十”如图,铜质细润,精良,径55毫米,厚5毫米,中缘中廓,重65克,手感细腻,锈色包浆自然熟旧,未流通使用。
其特征之一:钱文高挺,字口峻深,地章平洁,字的笔划之间没有丝毫粘连。满文“咸丰重宝”四字,笔划走势匀当,布局凝重,字根穿口特深,并有明显的雕痕,穿廓有一定的拔模度,四角有决意,背“当”与“五十”相配,较为协调,满文打弯腿“源”与“宝”左右为伍,错落有致,整个钱文,布局得体适当,十分协调之然,不乏有宝源局咸丰大钱绰约风姿之神韵;
咸丰当五十近几年成交记录:
咸丰重宝宝泉局当五十手雕花---成交价:196万
清“咸丰重宝”背“宝泉当-----成交价:351万
清宝巩局“咸丰重宝”背“-----成交价:5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