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离石区车间净化工程承包装修施工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以上介绍的非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的方法或关键点同样适用于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只是需要增加产品的无菌。故应该对所有的关键工艺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进行验证。
工艺验证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偏差都应按偏差处理程序处理,对于对产品质量或工艺稳定性造成重大影响的偏差,在调查原因后,应考虑重新进行工艺验证。例如收率:如果是新工艺的验证,由于设备、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变化,收率可能会与工艺开发和中试阶段的收率范围不一样,这时加果出现工艺验证批的收率超出验证前制定的范围,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查原因,如果3个批次之间,收率偏差较大(例如超过10%的范围),应该考虑重新进行验证,以产品工艺的稳定。
通常判断工艺验证的结果符合预期的标准包括:所有的控制参数均在预期范围内;产品/中间体质量符合预期标准;产品/中间体的收率符合预期。
验证结束后,应该依据验证结果,收集相关的数据、原始记录、图谱等编写相应的工艺验证报告。报告中应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例如杂质的分布、收率等,对出现的偏差应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参数和是否需要进行重新验证,并应给出再验证周期的建议。
2.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
非无菌原料药的工艺验证主要侧重于化学角度的验证,例如产品杂质、含量等指标;而无菌原料药基于化学角度的工艺验证要求与非无菌原料药的要求一致。在微生物、内和微粒控制方面的验证,可考虑:
①对于非终灭菌无菌原料药,应进行除菌过滤前料液微生物污染水平、除菌过滤后料液的无菌检查、内水平和不溶性微粒检查。
② 于终灭菌无菌原料药,应进行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内水平检测等。
本文主要介绍了典型原料药的工艺流程,并举例说明常见原料药的生产工艺验证。然而,在实际的原料药工艺验证中,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通过工艺风险评估的方式确定,并结合所验证的具体产品工艺、质量标准、产品特性、设备、环境等条件制定符合法规要求的相应的工艺验证方案,严格按照验证方案实施验证。

口服固体制剂工艺流程概述一
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辅料预处理、配料、制粒、干燥、整粒、混合、压片、包衣以及内包装、外包装等步骤,以A产品生产工艺为例。
1.原辅料前处理
原辅料使用前应目检、核对毛重。液体原料必要时应过滤,以除去异物。
原辅料前处理包括粉碎和过筛。粉碎的目的在于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制剂中各成分混合均匀;过筛的目的是获得较均匀的物料,对提高混合均匀度、颗粒的流动性,重量差异、片剂的硬度,减少裂片等具有明显的效果。
随着供应商原辅料加工工艺以及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某些产品生产工艺不需要对原辅料进行粉碎与过筛,粉碎与过筛等预处理操作会带来交叉污染的风险,应尽可能避免。
2. 配料
按生产进行API和辅料的称量,配料前应按领料单先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代码、批号、生产厂、包装情况。计算、称量及投料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在记录上签名。
手工配料目前大多在称量罩下进行,也可采用自动的机械配料系统,完成物料的称量过程。
3.制粒
(1)干混
API和辅料按规定时间采用干混的方式混合均匀。
(2)黏合剂的制备
黏合剂常由黏合剂物料和润湿剂配制而成。黏合剂可以作为架桥.靠黏性使混合均匀的物料聚结成粒,干燥时黏合剂中的溶剂蒸发,残留的黏合剂固结成固体架桥,常用的润湿液有水和。
(3)制粒
制粒时,按规定将原辅料混合均匀,加入黏合剂,对主药含量小的品种应按药物的性质用适宜的方法使药物均匀度符合规定,一个批号分几次制粒时,颗粒的松紧要一致。
采用高速湿法混合颗粒机制粒时,按工艺要求设定干混、湿混时间以及揽拌桨和制粒刀的速度与加人黏合剂的量。当混合制粒结束时,将混合益的内壁、揽拌桨和盖子上的物料擦刮干净,以减少损失,消除交叉污染的风险。
对黏合剂的品种、温度、浓度、数量、流化喷雾法制粒的喷雾、颗粒翻腾状态以及干燥制粒的压力等技术条件,按品种特点制定必要的技术参数,严格控制操作。

口服固体制剂工艺流程概述二
4.干燥
湿颗粒制好后应立即干燥,避免结块和受压变形,干燥温度和时间根据API 及湿颗粒性质而定。以沸腾干燥为例,通过使热空气自下而上通过松散的物料层形成沸腾床而进行干燥,它基于颗粒在空气中的悬浮和移动,并由此产生了一个从空气到颗粒有效的热传递以及液态到气态的有效转化。操作中随时注意流化室温度,颗粒流动情况,应不断检查有无结料现象。通过测定含水量进行控制,水分过高,压片时易发生黏冲,太低易发生裂片现象。更换品种时洗净或更换滤袋。
5.整粒和总混
对于干燥后的颗粒需要进行适当的过筛整粒,使彼此粘连结块的颗粒散开,得到大小均匀一致的颗粒,整粒机的落料漏斗可选择安装金属探测器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除去意外进入颗粒中的金属屑。
整粒结束后根据工艺加人润滑剂、崩解剂等外加物料进行总混。混合机内的装量一般不宜超过该机总容积的2/3。
6.压片
压片机简单描述为将颗粒或粉状物料置于模孔内由冲头压制成片剂的机器。机型可分为单冲式压机、花蓝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亚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高速压片机以及旋转式包芯压片机。目前多采用高速旋转式压片机。通过上下两个固定冲头把相等体积颗粒压缩在一个个固定模孔中压缩成型,可以做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这种高速旋转压片机具有强迫供科机构,机器由PLC控制,有自动调节压力、控制片重、剔除废片、打印数据、显示故障停机等功能,除能控制片重差异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外,对缺角、松裂片等质量问题能自动鉴别并能剔除废片。
压片机的加料宜采用密闭加料装置,减少粉尘飞扬。压片机应有吸尘装置,除去粉尘。
7. 包衣
片剂包衣是为了防止药片芯片氧化变质,又可隐盖药片芯片的不适之味,还可缓和在人中的溶解过程。包衣的基本类型包括糖包衣、薄膜包衣(胃溶型、肠溶型和水不溶型)和压制包衣等,包糖衣和包薄膜衣在实际生产中为常用。
糖包衣的一般流程为:被片芯放入包衣滚筒内,先对锅内芯片分次喷糖浆,再通过锅体时针旋转,使糖衣片在锅内翻滚、摩擦、研磨,使糖衣均匀。同时向锅内通入热风,迅速去药片糖衣表层水分,获得包裹均匀、光滑的糖衣片。
薄膜包衣的一般流程为,将片芯放入包衣滚筒内,不停地做复杂的轨迹运动,运动过程中,按工艺流程和参数自动喷洒包衣液,同时供给冷热风。使包衣层得到快速、均匀的干,形成坚固光滑的薄膜衣层。
通常包衣液根据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辅料和适宜的溶剂配制而成。
8.包装
包装分内包装和外包装,生产过程多采用铝塑盒装或瓶装盒装两种包装形式。由包材供单元供应包材,下料单元提供待包装半成品经过成型单元或灌装机将其密封成型,人工或自动设备检查缺损或密封不严等情况,之后进行机械装盒,自动装箱打包。
以上仅是根据现有片剂生产工艺为常见的湿法制粒、压片、包衣和包装工艺进行了工步骤的简单介绍。田于片剂的制剂工艺繁多且复杂,所以未作一一赘述。

无菌工艺控制要素
基于对产品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设计无菌制剂工艺。应考虑一切工艺研发过程中发现的变异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无菌制剂工艺本质上是控制污染的过程污染主要有三种,即微粒、微生物和内。
从数据可以看出,化学和微生物污染一般有两种污染途径:机械传递,如通过人员、物料和设备;通过悬浮粒子污染。
了解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工艺设计,确保对母种潜在的可能污染源都采取控制措施。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
1.选择密闭生产工艺;
2.采用的生产技术,如吹灌封或隔离器技术;
3.加强物料质量,确认物料的传递方式;
4.人员培训、确认人员的进入洁净区方式;
5.生产环境控制。
基于嵌套理念设计的环境控制方法大致分为三种,其隔离效果依次增强,
即:传统洁净室技术;限制进出隔离系统(RABS);隔离器技术(Isolator)。
对于新建厂房,应选用隔离器技术。与传统工艺技术相比,隔离器技术在控制污染、减少人为干预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降低了对周围环境支持系统的要求,对降低日常运行维护成本有一定的作用。传统的洁净室技术应尽可能应用于非无菌产品或终灭菌产品的生产。
选择开放还是密闭式生产同样是无菌工艺设计的重要考虑内容。开放式生产是产品、原料、容器/胶塞等暴露在空气中的操作工艺。设备组件的无菌装配,敞口式的无菌灌装以及未完全密封产品的无菌转运都是开放式生产的典型例子。开放式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关键区域和周围支持区域的洁净环境,关注气流组织和压差梯度等,防止各种潜在的污染发生。传统洁净室技术、RABS 和隔离器技术都是开放式生产的关键技术。
密闭式的生产工艺,其原料、设备、容器不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生产时,产品制备和物料转运都密闭环境中或密闭的管道里进行)。密闭式生产的环境不需要特别的控制。
综上所述,无菌制剂产品的工艺设计体现了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将产品特性构建于工艺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生产,合理地选择洁净控制
技术(隔离方式)是无菌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人员安全、EHS 以及消防、逃生等因素同样会影响无菌产品的工艺设计。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生产原液工艺验证部分要点
根据单抗各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工艺参数的风险级别及关键工艺参数,并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工艺验证将至少成功连续生产3批产品,以工艺过程的可靠性和重现性。验证批次的数量应能够统计学置信区间的需求,在验证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点高频率取样,以获得足够多的信息支持验证结论。具体的验证过程如下。
(1)细胞复苏过程
细胞复苏过程主要控制培养温度、培养基pH、摇瓶转速、培养时间等参数。主要的质量属性是细胞生长状态,另外需要控制的是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2)生物反应器扩增
前面介绍生物反应器的控制逻辑符合PAT 要求,因此,设的控制一般考虑温度、反应器转速、pH、 CO2压力、O2压力、N2压力等参数。主要的质量属性是细胞生产状态和扩增速度、细胞密度、细胞活性等,同时需要注意外源微生物污染。
(3)澄清过滤
过滤过程的压力、流速等会决定工艺持续过程,有些产品需要考虑过滤过程的环境温度对目标蛋白质的影响,所以温度也有可能需要控制。主要的质量属性为澄清过滤后的澄清液中无细胞或细胞碎片。
(4)粗纯
粗纯工艺的目的是去除宿主蛋白质等杂质,通常采用层析的方法。本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层析缓冲液的浓度、pH、流速、纯化过程环境温度、保留时间、紫外检测的峰型、收峰时间等参数,主要的质量属性是杂蛋白质去除的效果和目的蛋白质的浓度和产量等。
(5)去病毒
去病毒的工艺验证应在工艺验证工作之前进行,可以在此步骤进行病毒检测。
(6)精制
精制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目的蛋白质的纯度,通常采用层析方法,如分子筛等。所以输入的条件与粗纯是一致的,不过质量属性中,应确定目的蛋白质的纯度和杂质的含量,如使用 ELISA 或 SDA-PAGE或 HPLC等方法进行检测。
(7)除菌过滤
除菌过滤过程的前提是过滤器完整性检测合格,过程中需要控制过滤压力、流量等,质量属性即无菌检查结果。因为这步操作结束后即为原液,因此会在此步结束后按照原液质量标准进行全检。
单克隆抗体生产工艺验证实施执行时,要按照已批准的生产工艺验证方案讲行单克隆抗体生产工艺的验证。工艺验证的批次至少3批。此外,还应注意:
⑴操作人员按单克降抗体药物的生产工艺规程进程操作,生产工艺规程要对所要求的工作进行充分描述;
⑵在工艺验证过程中对所列出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检查确认;
⑶根据工艺过程及产品质量标准确定的取样计划,合理安排人员进行生产产品的取样,可以根据统计分析样本量需求安排取样计划;
⑷生产工艺结束后,应按文件规定对产品进行成品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成品质量标准,将统计结果记入测试数据表中;
⑸据验证检验结果,对工艺验证结果的各步骤进行总结。

工业洁净厂房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
1. 一般规定
1.1药品生产区域的环境参数应符合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
1.2洁净室应以微粒和微生物为主要控制对象,同时尚应规定环境的温度、温度、压差、照度、噪声等参数。
1.3环境空气中不应有异味以及影响药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物质。
2.环境参数的设计要求
2.1洁净室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划分应符合相关规定。
2.2洁净室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
2.3洁净室的温度和湿度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药品生产工艺及产品对温度和湿度有要求时,应根据工艺及产品要求确定;
2.药品生产工艺及产品对温度和湿度要求时,空气洁净度A级、B级、C级的洁净室温度应为20℃~24℃,相对湿度应为45%~60%;空气洁净度D级的洁净室温度应为18℃~26℃,相对湿度应为45%~65%;
3.人员净化及生活用室的温度,冬季应为16℃~20℃,夏季应为26℃~30℃。
2.4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洁净室之间以及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的空气静压差不应小于10Pa,洁净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不应小于10Pa。
2.5洁净室的照明应根据生产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工作室一般照明的照度值宜为300lx;
2.工作室、走廊、气锁、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用室的照度值宜为200lx;
3.对照度有要求的生产岗位可根据需要局部调整。
2.6非单向流洁净室的噪声级(空态)不应大于60dB(A),单向流和混合流洁净室的噪声级(空态)不应大于65d B(A)。
2.7仓储区的温度、湿度和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
1.常温保存的环境,其温度范围应为10℃~30℃;
2.阴凉保存的环境,其温度范围应为小于或等于20℃;
3.凉暗保存的环境,其温度范围应为小于或等于20℃,并应避免直射光照;
4.低温保存的环境,其温度范围应为2℃~10℃;
5.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宜为35%~75%;
6.贮存物品有要求时,应按物品性质确定环境的温度、湿度参数。

洁净室物料净化
1.1洁净室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和其他物品出,应设置物料净化用室和设施。
1.2进入无菌生产洁净室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和其他物品,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在出设置供物料、物品灭菌用的灭菌室和灭菌设施。
1.3物料清洁室或灭菌室与洁净室之间应设置气锁或传递柜。气锁的静态净化级别应与其相邻别洁净室一致。
1.4传递柜应密闭良好,并应易于清洁。两边的传递门应有防止同时被开启的措施。传递柜的尺寸和结构应满足传递物品的要求。传送到无菌生产洁净室的传递柜应有相应的净化设施。
1.5洁净室产生的废弃物应有传出通道。易产生污染的废弃物应设置单的出口。具有活性或毒性的生物废弃物应灭活后传出。

制药洁净车间设备/系统设计与选型原型
药品生产实现过程主要是通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实现的,其中软件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文件、记录等;硬件包括厂房、设施、设备、仪器。GMP的核心是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硬件是药品生产的基本条件,药品生产离不开良好的硬件设施,因此对于药品生产企业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的厂房设施和设备尤其重要。
一、设备/系统设计与选型的法规要求
中国GMP (2010年修订版)从第三十八条到第九十九条,在这不作具体详述。
二、设备/系统设计与选型原则
设备/系统设计与选型需要慎重,不仅仅要符合GMP规范,还考虑工艺需求、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通常通过起草《用户需求》(URS)文件来设计选型,需要有经验和知识的人员起草讨论定稿。
(1)符合性原则
设备/系统应先能满足产品工艺需求,符合预定用途,特别是多产品/剂型共用厂房设施、设备,其次应符合GMP规范、行业标准、国际通用标准。
(2)可靠性原则
设备/系统应能满足在其寿命周期能持续稳定地满足工艺需求,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的药品。
(3)性原则
设备(系统设计与选型应能满足发展需求,不仅仅满足当前要求,应考虑到未来发展需要。
(4)、环保、健康原则
当前对于企业生产,废气、 废渣、废水等环保要求,职工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企业对厂房设施设备选型过程中考虑、环保、健康要求。
(5)经济性原则
企业的资源是一定的,在设备/系统满足上述四个原则基础上,设备/系统的购买及使用维护保养过程的成本将会是一个考虑因素,这是不可回避的。
此外,企业设备/系统设计与选型还要考虑配套的售后服务、能耗等其他因素。总而言之,用于药品生产的设备/系统以满足产品工艺需求和现行GMP为基本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积采用技术,既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消防设施
1.1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的有关规定。
1.2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建筑物体积以及生产特点等确定。
1.3医药工业洁净厂房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火栓宜设置在非洁净区域或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区域。设置在医药洁净区域的消火栓应嵌入安装。
2消火栓的栓口直径应为65mm,配备的水带长度不应大于25m,水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9mm。
1.4当医药工业洁净厂 房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除应符合现行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宜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系统;
2空气洁净度在B级及以上医药洁净室,不宜设置喷头。
1.5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设备层及可通行的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内应设置消火栓和灭火器。
1.6医药工业洁净厂房配置的灭火器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的有关规定。
1.7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内放置贵重设备仪器、物料的场所设置固定灭火设施时,除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时,不应采用卤代烷以及能导致人员窒息的灭火剂;
2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宜采用预作用式自动喷水装置。
1.8消防给水管道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火栓系统应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等金属管材及相应的管件;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也可采用铜管、不锈钢管和相应的管件。

下一条:漯河不起皱净化车间质量可靠,水厂净化车间
河南新起点净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离石区车间净化工程承包装修施工”详细介绍
河南新起点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主营:净化工程,净化车间装修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离石区车间净化工程信息

最新信息推荐

进店 拨打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