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迷你华美员工月饼操作简单
-
¥18.00
除了这些幸福的话语外,互送月饼也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了,提溜着大小不一、五光十色精美包装的月饼走亲访友。有时,感觉不送上个一、二盒月饼,这个节好像没有过好似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惆怅,甚至不安;似乎这几块月饼就是传递着信息的媒介了。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晚上,孩子们会围住爸爸或妈妈,在他们身边转圈圈,看看他们手中能变出几块月饼来,那时的月饼可是稀罕物。有时,孩子们只能分得半块月饼,放到小嘴边先舔舔,然后再吃,掉到地上的渣儿,也会飞快捏起,吃掉它。
月饼好吃,是因为它很甜,很香,那青丝玫瑰的,冰糖的,枣泥的,尤其那个五仁的月饼,更让人增加了遐想的空间,美不胜收的感觉迅速传遍身体每个部位。孩子们聚在一起时,还会攀比着,这是会小心翼翼拿出来,吧嗒着嘴;人越多,吧嗒的越响,这样的好奇心会持续很久,感也会因这块月饼而升华,孩子们眼睛已不在关注他的什么感了,关心是那块月饼什么时候吃完,吃完了以后是否还有,会是什么馅的。
其实,孩子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月饼和人并联起来了,月饼还是那块月饼,可是人的威望值高了,高的几乎能在孩子中呼风唤雨了。不过,嫉妒的孩子也有,趁着别的孩子没有注意时,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找有没有故意藏着的月饼,那怕是一小块也好,也算有了战胜别人的资本,后来,没有结果是必然的了
的很多年里,我们一直用那块月饼感动对方,呵护爱情,曾经共唱“有家就是福,虽然很忙碌,也是因为爱你,爱你的缘故······”,还曾取悦对方要做一时的情人,永远的朋友!日子在我们的努力工作中越过越好,爱情却在岁月的流逝中变为平淡,月饼的甜味好似还在唇边,曾经的誓言依稀还在昨天,而他已经远去带给我无限的伤悲,不知今生是否还能回到从前?那一块圆圆的月饼啊!丰镇月饼——故乡升起的一轮明月前几日回故乡发现在新区正兴建食品产业园区,有一处建筑赫然写着丰镇月饼博物馆,随行的人不以为然认为建一个月饼博物馆有点可笑,我却认为有意思,这一举动非常有眼光,有创意,看来家乡小小的月饼已经渐成气候,开始做成大产业了,开始着力打造月饼文化了。
建一处博物馆很有必要把丰镇月饼的历史留住并传承下去,因为丰镇月饼的历史不只是食品的工艺史,更有着走西口人的悲欢离合故事,有着身处异乡人浓郁的思乡情结,更有着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民俗风情画卷。从我记事起,每年一到七月未将近中秋时分,街上的月饼铺就开炉了,大街小巷飘散着月饼的味道,儿时常常到附近的月饼炉看打月饼,月饼开炉的一霎那,那种沁人心脾的香味到现在都飘于心中,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味道。
年来丰镇月饼名气越来越大,有了月饼一条街,也在其他地方有了许多版。临近中秋更是丰镇月饼大放异彩的时候,一到中秋前夕,刚入阴历八月,上百家的月饼炉便开始作业,外地商贩便开始成箱成车地釆购,月饼一条街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商家也上演着月饼大战。
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也都开始张落着为异乡的亲人加工月饼,捎寄月饼,整个衔巷也谈论着有关月饼的话题,月饼成为丰镇人能拿得出手的特产,敢与洋面包,蛋糕,汉堡,披萨一比高低,于是丰镇月饼走南闯北,飘洋过海,甚至到达大西洋北岸。
家乡的月饼朴实厚重,没有华丽的包装,精美的图案,甚至外观有些粗糙,但有的是它的酥软,像故乡人一样的简单质朴,有着非常接地气的形状和香气,这正是它特的风格,看上去有些土气,但经得起味觉的考验,油而不腻,酥而不干,潮而不虚,虽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有丰镇月饼店,他乡的人无论如何打丰镇月饼的招牌,都敌不过丰镇产的月饼,因为丰镇月饼是用丰镇的水,有丰镇泥土的清香。
丰镇月饼是舌尖上的丰镇,也是心尖上的丰镇。遥想前走西口的晋商门把山西面食的烘焙技术带到口外,也把乡思带到口外,月饼与其它糕点的不同,就在于它寄托着乡思与团圆!我的大姥爷从山西忻州走西口到丰镇就在糕点铺当学徒,俗称饼儿匠,解放后公私合营后到了丰镇糕点厂当了师傅,把自己的绝活儿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徒弟,大姥爷给我小舅舅留下好几个精美的月饼模子,可惜不知散落何处,如果在的话,一定把它们捐给丰镇月饼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