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武冈福新苗圃红锥来样生产红锥无纺布袋苗
-
面议
播种 将种子放置在干净的水中浸泡3天后晾干,用湿润的沙层积方式进行催芽。将种子放置床中,种子铺设厚度通常为2 cm,沙子的铺设厚度通常为5 cm。以一层沙子、一层种子的方式进行铺设,铺设后在上面覆盖薄膜。之后每隔2天浇一次水。催芽完成的种子胚根长度可达到10 cm,在移苗时要剪断过长的胚根,使其长度保持3 cm左右。 苗圃管理 红锥苗期为确保土壤中水分可以满足苗木的生长条件,在播种后每隔3天进行1次淋水作业,及清除将杂草,同时在幼苗出齐时追施稀水肥。当幼苗高达到6 cm时进行追施化肥操作,水和尿素比例为50∶0.1,1 kg化肥可施667 m2苗地,应每15 d进行1次施肥操作并逐渐增加施肥量。另外,还应在苗期管理时注意鼠患防治工作,避免由于鼠害造成育苗失败。
红锥速产丰产技术 林地选择 相关数据显示,红锥的生长受海拔、坡向、土壤肥力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先要红锥丰产,种植地要选择海拔低于500 m、半阴坡地带、土壤深厚、肥沃的地区,可以使用带垦、穴垦的方式进行整地。同时为了使土壤有效风化,要在造林30天进行整地。 季节选择 红锥造林操作时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合理选择造林季节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雨水至惊蛰雨后这段时间,红锥苗木还未开始长出新叶,蒸腾作用较小,是为适合的季节。造林时要做到当天起苗当天种植,对于1年苗只需修剪树叶不需要截干,若使用容器进行造林可将造林季节适当延长至4月。
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 又名红黎、赤黎、黎木、刺栲、红栲、红掾栲、红柯,属壳斗科栲属常绿大乔木,高 30m ,胸径 lm 。从地理位置上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从水平气候带上包含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从垂直分布上主要在海拔 300~ 1500m ,以低山丘陵为主,由南向北分布海拔逐渐降低。红锥天然林 5 年前生长较慢, 5 年后树高、直径生长明显加快。树高平均年生长量 0.7m 以上,胸径速生期约 6~20 年,平均生长量 0.6 ~ 0.8cm 。红锥 10 年左右开始开花结实, 20 年进人盛果期。 4~ 5 月开花,果实 11 月中旬至 12 月初成熟,可此时采种。红锥较耐荫,幼年耐荫性强。
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 具有生长快、材质优、适应广、效益高等优良特性,其主干通直,材质坚硬、呈红色、耐腐蚀性强、不开裂、不变形、容易加工,是珍贵用材,可供建筑、造船、家具、木制地板、用品、体育器材等用;种子富含淀粉,可炒食、饲料和酿酒;种实、壳斗均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萌芽力强,萌芽条生长迅速,一次造林,可采伐数多次;枝叶浓密,较耐荫蔽,混生性能好,是与松、杉等针叶树种混交造林的理想的伴生树种,可作用材林或生态林的造林树种。
红锥育苗主要以播种育苗为主。播种后加强苗期管理,搭棚遮荫,注意施肥及淋水。红锥实生苗木质量标准为I级苗木地径大于0.4厘米,苗高大于39厘米。选择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雨水至惊蛰的雨后造林。栽植后检查苗木成活率,适时补植。研究表明,红锥与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等混交造林,能互相促进生长,形成稳定的复层结构的针阔混交林。造林后加强林地抚育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显著促进红锥林的生长。
每年农历5-8月,湿润肥沃的红锥林下土壤腐殖层内,会生长出一种红色的食用菌--红锥菌。它的营养价值,具有养血壮体、护肤美颜等多种保健功效,是世界上的保健食用菌。由于至今无法人工栽培,市场售价年年上扬。目前广西境内浦北、容县、博白、藤县等地开展了人工促繁技术研究,以提高红锥菌产量,浦北县已将红锥菌作为发展的对象,并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红锥菌之乡”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