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5-6-7-8公分石榴树产地报价
-
¥45.00
石榴(拉丁学名:Punica Granatum L.),别名安石榴、山力叶、若榴木,千屈菜科石榴属植物。
石榴叶通常对生,纸质,矩圆状披针形,长2-9厘米,短尖、钝尖或微凹,基部短尖至稍钝形,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叶柄短。花丝无毛,长达13毫米;花柱长超过雄蕊。浆果近球形,直径5-12厘米,通常为淡黄褐色或淡黄绿色,有时白色,稀暗紫色。种子多数,钝角形,红色至乳白色,肉质的外种皮供食用。原产巴尔干半岛至伊朗及其邻近地区,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都有种植。
花两性,依子房发达与否,有钟状花和筒状花之别,前者子房发达善于受精结果,后者常凋落不实;一般1朵至数朵着生在当年新梢及项端以下的叶腋间;萼片硬,肉质,管状,5-7裂,与子房连生,宿存;花瓣倒卵形,与萼片同数而互生,覆瓦状排列。花有单瓣、重瓣之分。重瓣品种雌雄蕊多瓣花而不孕,花瓣多达数十枚;花多红色,也有白色和黄、粉红、玛瑙等色。雄蕊多数,花丝无毛。雌蕊具花柱1个,长度超过雄蕊,心皮4-8,子房下位。
成熟后变成大型而多室、多子的浆果,每室内有多数子粒;外种皮肉质,呈鲜红、淡红或白色,多汁,甜而带酸,即为可食用的部分;内种皮为角质,也有退化变软的,即软籽石榴。
果石榴花期5-6月,榴花似火,果期9-10月。花石榴花期5-10月。
种植方法:
短枝插:萌芽前,从树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无病虫的一、二年生枝条作为种条,将种条截成有2至3节的短插枝,插枝下端近节处剪成光滑斜面,剪截后将其浸入40%多菌灵300倍液或5%菌毒清300倍液中浸泡10至15秒做杀菌处理。之后把插条下端放在生根粉水溶液中浸5秒,或用0.05%吲哚乙酸溶液中浸2秒,或用0.05%萘乙酸溶液中浸3秒后扦插。按30厘米×12厘米的行株距,将插条斜面向下插入土中,上端的芽眼距地1厘米至2厘米。插完一厢后立即浇水,厢面稍干划锄以提高地温。灌水后可用地膜或麦糠覆盖保墒
直干式:主干巍然挺直,亭亭玉立,在20-30cm的高度进行分枝,潇洒透逸。
斜干式:主干向一侧倾斜,枝叶分布自然有序,树型均衡中有动势,比主干直立形更有诗意。
曲干式:主干扭曲,树形富有变化,但不能过分弯曲,如弯曲次数过多,反而失去了美感。
卧干式:树干主要部分横卧盆面,似雷击风倒之木,树形苍老古怪,富有野趣。
悬崖式:主干虬曲下垂,似向下生长的苍松或萝藤。
枯干式:主干部分枯朽而枝叶仍然繁茂,如枯木逢春。
双干式:一木双干,宜一高一低,一俯一仰造型才显优美。
合栽式:两株以上的石榴树,品种多样,花开果熟,别具风格。
中国的石榴在临潼,临潼是中国石榴文化的发源地。当年周恩来陪同外宾访问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见山上因汞含量超标而什么都不长时,问为什么不种石榴,于是石榴大盛,毛纪念堂前的18棵石榴即为陕西父老从临潼移植。
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了安石国。其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御花园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也救活了这棵石榴树。那一年石榴花开得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从此,由骊山“红宝石”变成的石榴,便开始在长安上林苑和骊山脚下定居繁衍,成为今日的临潼石榴。
张骞得石榴种,经丝绸之路传入内地,在当时的长安上林苑、骊山温泉宫种植。据汉上林令虞渊追忆,上林苑其时栽植奇花异卉达三千株,内有“安石榴十株”。因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后又命人将石榴栽植于骊山温泉宫。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世纪时传入中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人杰地灵的临潼骊山,不仅为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珍贵的秦唐文化遗迹,而且培育了多彩多姿的中国石榴文化之花。中国石榴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成熟,凝聚着“采国外名花,结国内硕果”的意蕴,显示着历代陕西人对美好吉祥事物的热爱与向往,激励着临潼人民对现代文化生活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