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沥青砂厂家黄页道填充沥青砂
-
¥600.00
塑胶跑道沥青砂垫层,是自主研发的冷补高密度沥青混凝土,由SBS改性70号道路沥青拌合玄武岩机制砂在常温条件下拌和而成,沥青砂垫层大粒径为8毫米,可在适用于-30至60℃环境的施工及使用,冷铺冷压实,施工和易性好,操作简单,高温不流淌变形,低温不温缩开裂,抗压强度可达20MPa,与塑胶的结合力好,而且膨胀、弹性等高度匹配。碎石垫层验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碎石不松动,表面无波纹,检测压实密度要达到2.15吨/立方米,实际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罐底防腐沥青砂基础厚度为100mm,油石比为7:93。陕西宝鸡冷补沥青砂在高温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在低温时能够保持一定的塑性,不脆裂,经过压实好的沥青砂垫层具有耐水性和不透水性,使用储罐寿命大大增加。沥青砂垫层的作用是受压和调整荷载,以及隔绝基础渗水和油罐底防腐。作为储罐底部的防水防潮隔离垫层,冷补沥青砂具有很好的施工和易性,-30℃——50℃均可全天候施工。
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砂的硬度存在明显区别。沥青混凝土是指使用沥青、水泥等材料,经搅拌、压实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弹性混凝土。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等。沥青砂是指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沥青砂,主要包括砂子、石料、粘结剂等材料。它具有一定的硬度,但不如沥青混凝土高。因此,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砂的硬度存在明显区别,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方法和条件。
沥青路面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集料种类不同分为:沥青砂、沥青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等;按沥青材料品种不同分为:石油沥青路面、煤沥青路面、天然沥青路面和渣油路面。但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施工方法、技术品质和使用特点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厂拌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路拌沥青碎(砾)石混合料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沥青路面分类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沥青贯入式路面
是浇洒成型的一类沥青路面。把沥青浇洒在铺好的主层集料上,再分层撒布嵌缝石屑和浇洒沥青,分层压实,形成一个较致密的沥青结构层。浇洒施工的优点是设备简单,运料方便;其缺点是施工受气候的影响较大,而且终成型需要一定时间,成型后的路面不如厂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平整和美观,成型期又多浮动灰砂,并可能泛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把后一层浇洒沥青和撒布石屑改为铺筑预拌细粒沥青混合料,以加速成型和减少浮动灰尘,并有利于表面排水。贯入式路面的热稳定性主要依靠粗集料间的锁结力,故对沥青用量和沥青稠度也没有沥青混凝土路面那样敏感,其路用性质和适用层位与沥青碎石路面相接近。沥青贯入式路面可热法施工,也可冷法施工。热法施工时用加热的粘稠沥青浇在冷集料上,路面成型较快,适用于城市道路和交通繁忙的公路;冷法施工时用乳化沥青冷浇,但需待乳化沥青的油水分裂、水分蒸发后才能初步成型,适用于养护小修及设置加热设备有困难的长距离公路。贯入式用的集料颗粒宜为接近同粒径集料,以便沥青能充分渗入主层,并使嵌缝层厚度均匀;主层集料的大粒径应接近面层厚度或为面层厚度的0.7~0.8倍;集料应洁净无灰,表面干燥。
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和路用性质接近贯入式,但因其层厚较薄(一般为1~3厘米),故不用主层集料,而是将沥青直接浇洒在洁净干燥的下层上,然后依次撒布集料和浇洒沥青,后压实成型。表面处治按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的遍数不同,分为单层式、双层式、三层式。表面处治路面的使用寿命不及贯入式路面,设计时一般不考虑其承重强度,其作用主要是对非沥青承重层起保护和防磨耗作用,而对旧沥青路面,则是一种日常维护的常用措施。施工中次撒布的集料颗粒一般较大,然后逐层缩小粒径;但也有相反的工艺,即先逐层用较细的集料修筑一薄的表面处治层,待积累到一定厚度后,用粗集料压入,形式较厚而热稳定性较好的表面处治层;或先用细集料处治形成一层不透水的封层,然后再用较粗的集料处理,使表面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