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气体检测仪校准-第三方检测校准机构
-
¥800.00
道光(1821-1850)后期,中外通商日益频繁。为了便于稽查和征收进出口货税,清设立了通商海关。根据道光二十七年(1874)中国、瑞典、挪威《贸易章程》第十二款规定,瑞典、挪威等各国岸领事馆所有度量衡,均以粤海关定式为标准。由“中国海关发给丈尺秤码各一副,以备丈量长短权衡轻重之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一律依照粤海关所颁之式盖戳镌字,以量值统一。并要求各海关监督所在口岸送交领事馆照此划一。然而各国并不满足于清开放海禁,为了在中国获取更多的资产,各国都想控制中国的海关大权。咸丰八年(1858)天津条约订立之后,各约所附通商章程皆规定请外国人帮助办理税务,从此海关大权榜落。咸丰九年英国人李泰国攫夺了广东海关后,中国海关一直被帝国主义把持。海关衙门既不在中国行政系统之内,海关上的度量衡以及币制也不在中国法律规定之内。各国海关衙门借口中国度量衡庞杂纷乱,漫无一定,另设专款规定相互折合的办法。自此在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丧权辱国的海关度量衡,即所谓的海关尺和关平秤
油表盘上的刻线并不能地反映油箱内的存油量
有的司机根据汽车仪表盘上的油表判断油箱的存油量,由此认为加油机的计量不准,这其实是种认识误区。汽车油量表是汽车电气仪表中的指示器,顾名思义是起到“指示”作用,即指明和警示。其结构多为通过浮子等,将油箱内油的液面高度转化为电信号,使油量表有相应的指示。油量警告灯是对驾驶员及时加油的一种警示,其出厂设定值以及驾驶运行的不同工况条件决定了与实际的行驶里程或剩余油量无准确的相关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的颠簸、转向倾斜会造成液面晃动,浮子相应晃动对油量表的指示影响很大。综上,决定了油量表指示精度较低的特性,故不能作为计量油箱存油量的依据。
不能仅通过把加油数量、金额、行驶公里数同以往比较来判断加油量是否准确
上一次加了200 块钱的油,跑了320公里,这次同样的价钱加的油,只跑了300 公里,这加油机是不是不准啊?这种比较是不科学的。因为路况好坏、车辆负载多少、油品价格高低、油品质量优劣、行驶速度快慢、天气状况、交通堵塞、油路渗透等因素都会影响汽车耗油量,因此也不能仅通过把加油数量、金额、行驶公里数同以往相比较来判断加油量是否准确
风吹雨打是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风向和风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讴歌它、观察它、测量它。甲骨文中已有祭祀东、南、西、北四方风神的记录,并对风向设定的名称。
早在先秦时期已制造了风向仪???(qi?n)。汉代文献《淮南子》说:“?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又称谍,取侦察风向之意。?的结构简单:立一风杆,杆上系有丝帛做成长条形“旗”,称“示风器”,器上系一小铃挂在高竿上,风吹铃响。设有的观测者监听铃声并看旗被风吹动的方向以报风向。西汉时风向器除“?”之外,还有相风鸟。“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铜凤凰下部有转枢,插在一个圆槽内即可随风转动,使凤凰头部总是指着风吹来的方向。“下有转枢”暗示转枢必与下一层的转动机件相连,可能装有一种记风速的器件,是风速计的。东汉至三国改用木鸟作风向仪,更为轻便,并且使用也更普遍了。
唐代科学家李淳风(公元602年?公元670年)在他的著作《乙巳占?占风远近》中根据风对树产生的力来估测风速。“树叶微动,风速约十里;树叶沙沙作响,风速则日行百里;树枝摇,二百里;堕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再根据树的摇动情况定出风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枝,六级折大枝,七级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外加“无风”、“和风”共十级。与近代各国对风等级划分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