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古田收购老铜镜+皮钱-咸丰重宝100-10000不等
-
¥1888.00
王茂田在晚清铸钱界极有名气,从官场上退下来之后,就在北京东安市场杂技场一带买了一块地,开设了一家古钱铺,名“义启斋”。那时玩近代金银币的风气国内尚未开始,王希贤慧眼,别树一帜,是位玩儿近代金银币的大家。
王希贤家住在北京北新桥南香饵胡同新安12号。他家的邻居中有一家号称“瑞府”的大户,住5号,是一家皇亲。五兄弟当中有一个是当过晚清户部尚书的大官,所以家中聚敛的财富多得不得了,可谓山堆海积。所谓光绪年间的“大清金币”(又称金大洋),诸如现在拍卖市场上拍到二十多万元一枚的“丙午年造”(1906年)、“丁未年造”(1907年)的库平一两金币,那时他家里多的是。这种金币是当年袁世凯当政时候所铸,是供奉给慈禧太后作为岁末赏赐用的,据说当时两种金币各铸造了一千枚,是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铸造的。
可是以老袁的聪明,他虽有千虑,也曾有一失,铸出来的“大清金币”上面只有汉文,没有满文。慈禧太后看了当然不高兴,就把“大清金币”这档子“新生事物”一下子给否定了。如此一来这种大清金币一时就没了身价,世面没有正式流通过,当时的人都势利,谁也没拿老袁搞的金币当成一回事,“墙倒众人推”,人倒了,金币也只有进化金炉的份儿了。
就在人家往化金炉里扔金币的时候,王希贤却在暗自收集。王希贤眼看他的邻居“瑞府”一天天没落了,把家里的东西不断往外卖,王希贤就挑选他们家的钱币。他对付“瑞府”很有办法,他们要是拿出五枚金币,他就给六两黄金;要是拿出十枚金币,他就给十三两黄金,加三成。久而久之,“瑞府”里的金银币及其他珍贵古钱,都成了他的柜中之物了。
顺治通宝:顺治通宝是清政权在1644年北京定都后正式使用的一种铸币。康熙通宝:康熙年间全国不同铸钱局铸造的铜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每文重量约5.3克。雍正通宝:雍正通宝是清朝雍正时期(1722—1735)铸造的货币,由户部和工部铸造,重量为3.4—4.5克。乾隆通宝: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1735—1796)铸制的一种货币,重量在2.2—3.2克之间。嘉庆通宝:嘉庆通宝是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铸制的一种货币,直径一般为2.5厘米,重量为3.5克。以上只是清代通宝钱币的基本情况,具体的价格要根据钱币的品相、年代、铸造工艺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官造的钱币价格涨得比较快。“花钱还是有一定投资价值的,现在我只要看到还不错的就统统买下来。好货现在已经不好找了。”藏家杨先生分析称,花钱作为钱币中一个特殊的品种,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但该门类的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收藏者要多参考历史知识,先充实自己再出手。在他看来,判断花钱的价值,重要的标准是其内涵,其次才是年份。“如反映古代历史典故的、有较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能对其进行解读的钱币价值自然高。另外一些内涵丰富、题材受热捧的花钱可能历代都有铸造,证明其题材没有时代局限性、经久不衰,也有相当的收藏价值,如‘达摩一苇渡江’、‘拷红’等。”古钱币板块的热门品类要数先秦和清代的制品。先秦的钱币因为距今久远,铸造、文字、风格等有特殊性,对收藏者极有吸引力。而清代离现代生活很近,而且清钱币的形制比较大,收藏者容易接受,所以大多数收藏者对清钱都容易产生好感。缺乏经验的新玩家很容易主观地认为各种古董、收藏品都是越老越值钱,其实市场表现并不是这样。有古董商告诉记者,例如汉代的“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及北宋的“宣和通宝”等都堪称,稍微懂行的人看都不看这些,而像三孔布币、“壮泉四十”及不少清代的钱币少说也是万元起步。而“北宋圣宋元宝篆书小平”和“南宋圣宋元宝长宋篆书”这样的中间档次估价均在1000~1500元之间。“存世量的大小是决定古钱币价值的重要因素,像宋朝发行的钱币数量太大,如今的存世量也非常大,绝大部分都不太值钱,跟它类似的还有战国期间的‘明刀’等。而有些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倒台了,这类钱币就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