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全自动隔离式洗烘机,卫生隔离式洗衣机
-
¥168000.00
第三方消毒外包服务中心是企业化、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区域化消毒中心的十二大系统:
设备系统:决定产能和服务项目,一般根据市场空间来确定生产设备的数量,根据客户的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要求合适选择清洗类和灭菌类设备,生产设备配置三原则为标准匹配、产能匹配和需求匹配;
追溯系统:区域化消毒中心追溯系统的具备三大功能,即质量追溯管理、管理绩效评估和财务数据管理;
运行系统:包括采购、物流、生产和后勤支持,各板块需要紧密配合,协调工作;
生产系统:在流程追溯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国家两规一标或者国际标准执行清洗、打包、灭菌、冷却、放行和装载;
物流系统: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物流的及时性和转运的安全性,需要配置的转运和装载工作,且可以重复使用;
客服系统:针对医院的加急手术、器械变更、账单核对、质量报告等内容与客户做好沟通衔接工作,是企业化程度的体现;
质量系统:需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清洗、高水平消毒、灭菌(高低温)的检测和记录;
检测体系:既包含日常的生产质量检测,也包括设备、环境、水质等各方面可能会影响生产质量的检测,当然有时候需要借助第三方检测手段;
电子质控:使生产流程、各项检测标准、运行系统全部程序化和电子化,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
培训系统:需要紧跟国家不断更新的相关规范,同时需要做到持续的质量改进,以及与医院客户的培训管理;
保障体系:通过硬件设计和应急方案的设计,确保24小时运行不中断,满足区域化消毒功能的特殊要求;
个性方案:根据医院的信息包括床位数、手术量和手术类别、物流距离,软硬件投入等等,针对性的提供医院客户消毒解决方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实施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热力消毒要求A0值要求大于等于600。
针对拖布的清洗有别于普通织物,应该严格按照卫生隔离式的标准,清洁区与脏污区分开,按照单向流程由脏污区放入经过预消毒处理的待洗拖布,消毒洗净后的拖布从洁净区取出,并通过通道送抵储备区备用,避免交叉污染或接触感染。
的医用地巾消毒机需要有处理重污的能力来确保洗干净,根据规范要求A0值≥600的标准达到消毒的规范,同时机器还需要有卫生无尘的要求,即机器内部的材质要求及表面洁净度要求,以免机器内藏污纳垢,引起交叉感染。此外,设备需要具备清洗排除泥沙的功能使得聚集在拖布上的重污洗掉后能迅速排除。
考虑到院感的重要性,对场地要求的特殊性,针对医用地巾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使用卫生隔离式洗衣机,两道机门,使污染医用地巾的装载和洁净医用地巾的卸载从不同两个门进出,从源头上避免交叉感染。
由于使用了隔离式洗衣机,使加装中间隔离墙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污染区和洁净区等各功能区的划分,阻断了二次污染的产生。
洁净区与污染区人员与用具立配置,待洗物品的单向流动,加上空气的负压流动设计,更为的避免了二次交叉污染。
洗涤设备使用全不锈钢结构,内外滚筒及管道均使用AISI304不锈钢材质,设备配置加大的排水口,垂直直排可以确保泥沙快速排放,根据需要还可以加装第二排水口,使用双排水结构。
医院地巾清洗消毒方案,全院集中处理拖布抹布,采用的拖布、抹布清洗消毒机,洁污分区,空气压差,物品干燥存放、发放。节约了医院的人力物力成本,是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大举措。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1-2016)在第 4.1.1 节中规定:“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 CSSD 负责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由上面国家发布的规范可以看出:软器械只能在符合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然而很大部分医院现有的消毒供应中心不具备处理软器械的能力,如果进行院内改造,受到场地和成本限制,难度系数将大大增加。借助于第三方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不失为解决之道。国家从大局出发,鼓励第三方企业按照《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软器械消毒中心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也鼓励医院与符合标准的第三方消毒中心开展软器械的洗消合作。这将大大的引入社会资本,提高资本利用率,优化行业环境,促进发展。
2017年我国发布的《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规定,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实施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热力消毒要求A0值要求大于等于600。
针对医院拖把、抹布、地巾的清洗有别于普通织物,应该严格按照卫生隔离式的标准,清洁区与脏污区分开,按照单向流程由脏污区放入经过预消毒处理的待洗拖布,消毒洗净后的拖布从洁净区取出,并通过通道送抵储备区备用,避免交叉污染或接触感染。以医院为单位,建立一个集中医用拖把、抹布、地巾的洗消中心,所有的织物品等在集中式洗消中心进行清洁、洗涤、消毒。以楼层为单位,建立分散式的楼层洗消中心,所有楼层的衣物等在楼层洗消中心进行清洁、洗涤、消毒。
执行标准: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1.洗涤和烘干设备需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
2.洗涤剂、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热洗涤方法:应采用高温(70℃-90℃)、低水位方式。消毒温度75℃,时间≥30 mins 或消毒温度80℃,时间≥10mins
省水省电省时:为医院节省了非常可观的水资源;大大缩短清洗消毒时间。机械清洗,操作简单,减轻清洁人员工作量,人员安全性提高。规范集中管理,统一下收下送,地巾布巾的寿命大大延长热力消毒,环保:清洗消毒效果非常好,取代手工洗涤。
根据《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要求:
用于清洁病区的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
热力消毒要求A0值达到600及以上,相当于80℃持续时间10min,90℃持续时间1min,或者93℃持续时间30s。
WS/T 508-2016《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建议,地巾布巾宜单洗涤、消毒,宜选择热洗涤方法。
因此,医疗机构应在规范指导下建立织物清洗消毒中心,尤其是集中处理病区环境清洁所使用各类清洁工具的地巾布巾清洗消毒中心,并按照规范要求对该处理中心进行如下布局:
二区三通道:
脏污区与清洁区完全物理隔离;
脏污进入通道(含传染品进入通道),清洁品发货通道,人员进出通道。
分类与分区处理:
传染品、地拖抹布类,立封闭区域用隔离洗脱机处理;
洁区同样做相对隔离分类、分区整理。
流程和路径:
合理设计,采用率的设备和方案;
效率流程,感控流程,管理流程建设。
根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洗衣房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需要设置完全隔离屏障,即通过隔离式洗衣机和隔离墙将洗衣房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两个立的操作区间。洗涤物由位于“非洁净区”一侧的装料门装入,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洁净区”一侧的卸料门出,避免洁净洗涤后的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卫生隔离式水洗设备应运发展。按照隔离酒店布草的工艺流程,增加一个完全隔离的污区洗涤车间,作为未来期间隔离酒店布草的常态化应对。
洗衣房的设计应从服务流程、经营管理、安全方便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一般遵循的原则有:
1.洗衣房应与客房隔离,或设置在离酒店公共区域较远的部位。这样设计主要有两个原因:,洗衣设备(水洗机、空压机等)运行中的矂声有可能影响入住的客人,其次,洗衣房内有较多的洗涤剂、去污剂等有气味或有毒的化学用品,要尽量防止化学气味影响客人。
2.洗衣房应设雷在距各个设备机房较近的区域。因为洗衣工作涉及冷水、热水、蒸汽、排水、电力、通风、抽排风等各个环节,靠近设备区域便于各项设备的连接、安装、供应和使用;洗衣设备靠近设备区域,有利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各项管线距离较近,能有效降低管道线路之间的能耗。
3.洗衣房应设置在物料流通,人员通行比较方便的部位,这是由于为满足与客房、厨房等营业部门进行布草交接、分发的需要,员工制服需要每天更换,从而产生较大的人员流动量,酒店楼层客衣和对外洗衣工作较多。
4.洗衣房的设计应便于排水、通风、除尘等设备的安装。洗衣设备用水量较大,对排水设施的要求较高,如果安装在地下室,要有集水井和排污泵。另外如果污水中的洗涤剂含量超过了地方或国家标准,则不能直接将污水排至室外污水管网,安装环保要求,需要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布草在洗涤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织物纤维,因而需要安装抽排风,除尘设备,以减少对酒店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洗衣房员工对浮尘的吸入量。
5.洗衣房及其设备的设置、安装应符合消防规范,由于洗衣房大多数设置在地下室或者附属楼宇内,因此在设计安装各系统设备时须符合各项消防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