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带皮电缆厂家
-
面议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设备一次性投资大;
(2)对较大截面电缆的辐照不均匀,经反复照射后,电缆弯曲次数太多,不适合于10kV及以上电缆的生产。主要适用于电气装备电缆,对较小截面电缆和lkV~10kV架空电缆也是可以的。
(3)设备开工率低。
由于水蒸汽在交联管内直接与熔融状态的聚乙烯接触,水份会向绝缘内渗透扩散。在电缆冷却过程中,绝缘内部的水蒸汽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微孔,继而引发树枝放电。这是此方法的致命弱点。此外交联管内的压力与温度直接相关。要提高温度,同时增大压力。温度每升高10℃,压力将要增大5kg,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况且,蒸汽交联每小时需要蒸汽200~300公斤,折合电能200~300kW。于是,六十年代起,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干式交联工艺。
1967年4月,住友电气公司又申请了一份专利,提出整个交联机组由辐射加热部分、予冷却部分和水冷却部分组成,辐射加热部分分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能各自立控制温度。在长期交联反应过程中,交联管内壁形成了一层过氧化物沉积的黑色污垢,这就是一层自然形成的红外线发射的黑体,在其它国家RCP工艺就为一般电热干式交联工艺所代替,称CCV悬挂式交联工艺
加热和预冷却部分用氮气保护。在加热交联管内,氮气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传热媒质,保护聚乙烯在较高温度下表面不发生氧化降解,对绝缘施加压力可使不发生或少发生气隙,流动的氮气还可带走大量的由冷却水挥发出来的水分和交联反应中过氧化物分解出来的水分。
5.硅油交联(FZCV)工艺
1979年、日本藤仓电线公司的鹿间贞吉等人发明了硅油交联(FZCV)。此方法用加压硅油作为加热和冷却媒质。在硅油的压力作用下,电缆可悬浮在硅油中而不致擦管和偏芯。硅油的压力和温度可循环使用。藤仓电线公司于1979年开始用两台FZCV机组生产275kV交联聚乙烯电缆,一举解决了用悬挂式交联机组生产大截面交联聚乙烯电缆高压技术问题。虽然FZCV机组的成本较高,但仍比建造立塔和交联设备经济。
在上述交联方法中,均为外部加热式交联方法。1975年西德的门奇(G.Menger)提出通过导体加热法来缩短交联时间。他用实验证明,每1毫米厚的聚乙烯绝缘,交联时间约1分钟。这样,只有减慢出线速度或增大交联管长度才行。若用1000安培的电流使导体温度升高到200℃,则交联时间缩短20%。
但也存在以下缺点:(1)接枝聚乙烯容易与空气中水分发生先期交联,缩短了贮存时间,一般贮存期为半年。(2)接枝聚乙烯与催化剂母料的混合物,贮存期一般不超过3h,所以需要边混合边挤塑。(3)由于二步法通过多次的混合,容易导致杂质的混入,故只能用于10kV及以下电缆绝缘的制造。
制得的硅烷交联聚乙烯料具有以下优点:
(1)贮存稳定性好,存贮时间一般可超过一年,而接枝产品只有六个月。
(2)共聚法交联聚乙烯加工过程中,混入的游离物及杂质极少,因而提高了电缆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
(3)它在普通的挤塑机上加工时,产生的气体较少,成型加工稳定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