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厂区道路沥青冷补料施工厂家
-
面议
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
沥青路面
垫层组成。沥青路面的沥青类结构层本身,属于柔性路面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材料外,也可采用刚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应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层厚度、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
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当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
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变形。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
(2)表面磨损过度;
(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
(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沥青路面的压实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路面的初压、路面的复压以及路面的终压。
,路面的初压。初压是路面压实的首要环节,本环节一般是在混合料摊铺之后直接进行的,此时的温度较高,一般先采用振捣器进行振动挤压,振动之后关闭振动装置,进行慢慢的碾压2-3遍,初压环节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10—140摄氏度之间。
所以说,只要吨位比较小的压实设备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沥青路面修复施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路面状况评估
- 对损坏的沥青路面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损坏的类型(如裂缝、坑洼、车辙、松散等)、范围和严重程度。
2. 施工准备
- 安全措施:设置施工标志和警示标识,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骨料等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 设备准备:准备好摊铺机、压路机、铣刨机、运输车辆等施工设备,并进行调试和检查。
3. 路面清理
- 清除损坏区域的杂物、尘土和松动的颗粒。
- 对于裂缝,需要进行开槽处理,清理干净缝内的杂物。
4. 铣刨或挖除损坏部分
- 根据损坏的程度,使用铣刨机或人工挖除损坏的沥青路面层,形成规则的修补面。
5. 基层处理
- 检查基层的状况,如果基层有损坏或松散,需要进行修复和加固处理。
6. 喷洒粘层油
- 在修补面和周围的原路面上喷洒乳化沥青或粘层油,增强新老路面的粘结。
7. 摊铺沥青混合料
- 将预先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摊铺在修补区域,确保摊铺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
8. 压实
- 使用压路机对摊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按照初压、复压和终压的顺序进行,确保压实度达到标准。
9. 接缝处理
- 对修补区域与原路面的接缝进行处理,接缝平整、紧密。
10. 清理和开放交通
- 施工完成后,清理施工现场的杂物和剩余材料。待路面冷却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开放交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施工流程和技术要求可能会因路面损坏情况、施工条件和当地规范而有所不同。在进行沥青路面修复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修复质量和道路的使用性能。
冷补料施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作
- 清理坑槽:将待修补的坑槽内及四周的碎石、废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 测量坑槽尺寸:确定坑槽的深度、面积和形状,以便计算所需冷补料的用量。
2. 填充冷补料
- 将冷补料倒入坑槽中,填充时应略路面。
- 用工具将冷补料均匀铺开,确保填满坑槽的各个角落。
3. 压实
- 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如平板夯、小型压路机等)对冷补料进行压实。
- 从坑槽四周向中心逐步压实,多压几遍,压实度。
4. 修整
- 检查压实后的表面,如有不平整或多余的材料,进行修整。
5. 开放交通
- 一般在压实完成后即可开放交通,但初期应限制车速,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冷补料的产品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修补效果。不同品牌和类型的冷补料在施工要求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彩色透水沥青施工注意事项
1、彩色透水沥青建议胶结料用量5~7%,颜料用量2~3%左右。
2、凡是需要接触到彩色透水沥青的地方(沥青罐、进油/回油管道、沥青泵、拌缸、运输车、摊铺设备及工具等),都需要清洗或者更换。碾压按照常规的黑沥青路面标准碾压方式进行。
3、彩色透水沥青在拌合前加热到160~180℃,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60℃左右,根据工程与搅拌站的实际情况(工程量、进度、天气、运输距离等),确定适当的提高或降低出料温度,但低不能低于150℃,高不能超过180℃。摊铺前混合料温度(即到工地温度)在140℃以上,初压温度不得低于120℃,终压温度不得低于90℃。
4、当气温低于10℃时,不宜进行彩色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如在0~10℃气温施工,采取确保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在低于0℃及遇到大风的冬季不应施工,雨天不得铺筑彩色沥青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