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瑞阁拍卖行浅谈广彩瓷器
-
≥ 1件¥1800000.00
中正瑞阁拍卖行浅谈广彩瓷器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而成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广彩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广彩”始于清代康熙晚期,在三彩、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各种彩瓷艺术的影响下脱颖而出,盛于乾隆、嘉庆,流传至今。“广彩”瓷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广东作为对外贸易港口所具有的条件,广彩西欧,得到各国、等上层人士的赏识,成为的装饰与日常用瓷。产品常见于西欧宫殿与博物馆,造型、纹饰多以西方所需的定式制作,具有浓重的西方文化艺术色彩。但装饰内容极富华夏特色,喜饰花卉锦簇、山水、写实庭院景色,乃至清装人物等。现按时代、纹饰特征、制作程序、与粉彩等的区别对广彩加以介绍。
广州中正瑞阁拍卖行有限公司(简称中正瑞阁)成立于1988年,是经国家有关部委和广东省、广州市主管部门批准注册的综合性拍卖企业。---------------------------广东广州中正瑞阁拍卖行 征集交易部:吴总电话地址:瑞安广州中心五楼(临近广东省财政厅) ------------- 广州中正瑞阁拍卖行 征集范围如下:陶器 瓷器、玉器玉雕、古币纸钱、收藏杂项、铜器铜雕、中国字画、古典家具、邮票邮品、奇石 化石 陨石 、金银珠宝、专题藏品、雕品工艺、图书报刊、西画雕塑、新工艺品等。广州中正瑞阁拍卖行 --------------------------广州中正瑞阁拍卖行
1.外销促成的创烧阶段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外国商船随之增多,外国人重华瓷,在广州汀货或来样加工,因而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是广彩的初创阶段。师傅、颜料、素瓷都来自景德镇,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广彩的特色不太明显,国内流传下来的实物很少,即使见到了也不以为是广彩。雍正广彩山水人物纹盘为该时期的之—。
2.特色初具的形成阶段
约在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得到社会上的承认,“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已有记载,采用西洋红、鹤春色、茄色、粉绿等,使广彩瓷像换新装一样,多姿多彩。在画面上除参考传统绘画外,仿造西洋画法或按来样加工已逐渐成为广彩特有的制作风格。
3.绚彩华丽的成熟阶段
清道光至光绪时期,广彩达到了成熟阶段,它既吸收了传统工艺,亦吸收欧美的艺术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特点是绚彩华丽、金碧辉煌、构图丰满、繁而不乱。颜料从初期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花式设计从零碎、分散、立的纹样组合,逐渐完整起来,如“织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构图的批量或整套生产。
广彩亦源于景德镇,有不少陶瓷书籍谈及广彩,但多只言片语,只是后来的《竹园陶说》较详,文曰:“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聚盛,欧上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加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盖其器购自景德,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者也。”并说:“今日粤中出售之饶瓷尚有于粤垣加彩者,因其杂用洋彩与饶瓷五彩稍异,间有画笔极工,彩亦绚烂夺目,与乾隆粉彩似者。”《竹园陶说》把广彩特点说得很清楚,因在乾隆年间,景德镇曾仿烧过广彩制品,可谓“雅润足观”胜于广彩。广彩早期师傅来自景德镇,把传统的五彩、粉彩、珐琅彩的技法及彩料吸收到广彩中来,二者互有影响是肯定的,但区别也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