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共鉴广东艺术品鉴定机构
-
面议
什么是微观痕迹鉴定?
微观观测分析——物质表面痕迹特征分析
可以清晰的观测到器物的质地、微观形貌、加工痕迹和使用痕迹等特征,进而推测出器物的加工工艺、生产时代、器物功用等。
破口泡和烂泡:古陶瓷烧成后的漫长时间里,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瓷釉表面形成破口泡和烂泡,是老瓷器具有的典型特征之一,借助放大镜才能仔细观测。通过釉面出现破口泡和烂泡来鉴别新老瓷器。
釉面裂纹:受多种因素影响,瓷釉表面裂纹在漫长时间里会无规则延伸和扩张,这也是老瓷器具有的典型特征之一,通过这些无规则裂纹来识别物品的真伪、
包浆和沁:这是老瓷器具有的另一种特征,观察釉面自然氧化,识别人工作旧痕迹以及作伪沁色来识别物品的真假。
古陶瓷釉面的微观痕迹鉴定:
不同窑口、品种、成分的釉料氧化显微结构不同。同一成分的釉料,由于生产工艺和过程不同,其显微结构也不尽相同。釉层的显微结构主要由玻璃相、残留晶相、烧造时析出的晶相、气相(气泡)组成。釉层的显微结构取决于釉料的组成、釉料的制作方法、施釉的方法、施釉的厚度、烧成的制度等因素。
微观釉面中的晶体
透明釉都是由硅酸盐透明玻璃所组成,由于配方、制作工艺、烧成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釉面中会有数量不同、种类不同、尺寸不同的晶体。釉面中的晶体有两种,一种为未熔的石英颗粒,以及石英变体,另一种为冷却时从熔体中析出的晶体,晶体的种类随釉料组成的不同而不同。包括石英、鳞石英、莫来石、辉石类、钙长石、云母残骸、赤铁矿、磁铁矿等。釉面中晶体的存在对釉面的光泽度,透光度、强度等都有影响。釉中各相折射率越大,越接近,则釉面光泽度越高。釉层中的晶体有时会导致釉面光泽度降低,由于晶体的折射率和玻璃相的折射率相差很大使得光线在釉层中的散射,折射,慢反射等光学现象反复进行。产生乳浊感,玉质感、失透等。
微观釉面中的气泡
釉层中除了晶体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气泡,釉中气泡的数量占釉面体积的1%-15%左右,气泡的大小一般在10-60μm左右,气泡在釉中分布不均匀,釉层气泡的含量,随着釉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釉层气泡的尺寸也随着厚度的增大,釉层中气泡的存在会影响陶瓷釉面的光泽度和硬度等性能。一般玻璃相的折射率为1.5左右,而气泡的折射率为1.3左右,所以气泡会明显降低釉面的光泽度。
仿品与真品釉面的微观结构区别:
釉面的显微结构主要是由釉料的成分、釉料各成分的配比、釉料的粉碎、釉料的混炼、器物的成型、干燥、窑炉的结构、烧造的温度、烧造的制度、烧造的气氛等因素决定的。由于现代陶瓷的制造过程与传统陶瓷的生产过程有很大的区别,其釉面的显微结构也与古陶瓷的显微结构有很大的区别,现代仿品的显微结构明显与古代陶瓷的显微结构不同,现代陶瓷的釉面气泡明显少于古陶瓷的气泡数量,残留晶体和析晶数量都远远低于古陶瓷的釉面晶体含量。有一些仿品在陶瓷出窑后对釉面做一些物理化学处理,以改变釉面的光泽,比如打磨釉面,用氢氟酸、热碱腐蚀釉面等。通过微观痕迹鉴定可识别藏品真伪。
古陶瓷仿品是否可以仿制出与古陶瓷真品相同的釉面老化痕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如何仿制都无法仿制出与真品一样的光泽,古陶瓷的显微结构除了与古陶瓷的生产过程有关外,还与古陶瓷釉面长时间的(60年以上)常温常压下的自然氧化有关。现在的古陶瓷真品,当年出窑时的显微结构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其的显微结构是不同的。气泡破裂有变化,玻璃相也会变化,晶相也会变化,釉的表面也会形成氧化水解膜,对釉面的光泽有明显的影响。即使是让古人复活,一切工艺流程复古,也无法烧出已经经历了长时间自然变化的古陶瓷釉面,任何人任何方法都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鸿沟。看得到古陶瓷真品的釉面光泽要比仿品的釉面光泽要复杂的多,仿品的釉面光泽较单一,真品的釉面光泽复杂饱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宝光“,并不是所有的古陶瓷真品都是”宝光“。古陶瓷真品由于各种原因也有很多是”土状光泽“的,出土的很多古陶瓷真品由于受到墓葬中不同物质的侵蚀,釉面常被破坏,釉面亦无”宝光“之感。
通过古陶瓷的气泡与釉面自然氧化作为鉴定古陶瓷真伪的依据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
“中大科鉴”利用高清晰数码显微镜是传统显微镜和摄像头的结合体,将观测的图像直接成像于CMOS感光元件之上。结合功能强大的软件分析,可用于陶瓷、玉石、青铜器、金银器、书画、漆木器等文物的微观观测并记录成像。可以清晰的观测到器物的质地、微观形貌、加工痕迹和使用痕迹等特征,进而推测出器物的加工工艺、生产时代、器物年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