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赏——珐琅彩与青花瓷
-
面议
瓷器鉴赏——珐琅彩与青花瓷
西洋人物故事珐琅彩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洪若翰在康熙26年(1687年)于宁波写信回国要求再送一批画珐琅器至中国,以作为打通满洲官员的利器。由此看来,在当时满清官员的眼里,画珐琅工艺品还属于舶来的新鲜玩意。
康熙30年(1691年)清宫造办处正式命名。康熙35年(1696年)造办处玻璃厂即将落成之际,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再度写信回国请求选派一至二名的玻璃工匠和“一位精良的画珐琅工匠”到中国。
直至七年后的康熙42年(1703年),清宫造办处才成功制作出了玻璃胎画珐琅器。宠臣高士奇受邀前往养心殿谒见皇帝,因目睹“新造玻璃器”,觉得“具精莹端好”。遂向康熙皇帝表示:“其成否有关政治,今中国所造远胜西洋矣”。
康熙55年(1716年)广东巡抚杨琳奏送两名“能烧法蓝物件”的广东技师潘淳和杨士章进宫,以及随行所携“洋法蓝料”、“并潘淳所制法桃红颜色的金子搀红铜料等件”和“尚有已打成底子未画、未烧金钮坯”等。此奏说明三点:一、民间工匠参与宫廷画珐琅研制的有力证据,并带来材料和半成品。二、民间画珐琅工艺研究要早于宫廷,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工匠和材料被选入宫。三、在康熙55年上半年,宫廷还没有后完成瓷胎画珐琅工艺研究,尚需征召广东技师来充实力量。
同年末,陈元龙的奏折中已有:“……,迩年始有洋珐琅器皿略觉生动,西洋人夸示珍奇,以为中国人虽有智巧,不能仿佛。乃我皇上于万机之暇,格其理、悟其源,亲加指示熔炼成器。光辉灿烂,制作精工,遂表胜洋珐琅百倍。”此奏虽有许多拍马之词,但说明宫廷画珐琅工艺完成于康熙55年下半年,此时已距开放海禁32年了。
此后,康熙57年(1718年)已出任两广总督的杨琳又奏“为恭进法琅役匠事,有广州监生龙洪键、民人林朝锴、何嘉璋等禀称洪健等粗知法瑯,祈试验手艺,应否送京效力等语。奴才即传进衙门,令其制造,所制白料洁白光亮,红料鲜明,今制成积红杯盘一对、盖碗一对,画片八件呈样。龙洪健等三人随带制就白料一百二十斤、红料一斤,于九月初九差人送京应役,为此奏闻”。康熙皇帝朱批“法瑯大内早已造成,各种颜色以全备。但奏折中九月内差人送京之语,到京时再试看”。
康熙58年(1719年)兼具烧炼与绘制两项技能的西洋技师陈忠信(Father Jean-Baptiste Gravereau)加入指导行列。
康熙59年(1720年)在闽浙总督满保的奏折上批示:“珐琅等物,宫内所造甚好,这时宫廷造办处已经可以自己制作了,不需要再进贡舶来品了。
宫廷画珐琅的研制,开始于康熙34年,完成于康熙55年,历时21年。
瓷器发展至清代,由于康、雍、乾三朝的“盛世”,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的重视,使得瓷器的发展有着非常的成就。皇帝凭借自己的爱好,使得清初瓷器制作技术高超,并有创新的举措。
珐琅彩瓷就是清代瓷器烧造的一个重要成就。珐琅彩原料从西洋进口,价格昂贵,康熙年间才使用这种珐琅彩颜料烧制瓷器。先要在景德镇官窑中烧制精美的素胎,再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绘制珐琅彩后,再在宫中第二次入窑。
珐琅彩是康熙晚期出现的一种釉上彩,是清朝高统治者赏玩的御用品,因此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是很少见的。有些还由皇帝亲自参与绘画,由此可见珐琅彩瓷的珍贵程度。
瓷器鉴赏——珐琅彩与青花瓷
青花云龙纹壶
那么,元青花为什么价值连城呢?要了解背景。元代在拿下江山之前,就设立了浮梁瓷局,浮梁是什么地方呢?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浮梁"就是景德镇,也盛产茶叶。由于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烧造,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
元青花之谜——蓝色纹饰
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
元青花有很多谜。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的建筑。
元青花之谜——突然成熟
元青花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元青花之谜——题材众多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题材众多。它跟其它瓷器的题材表现是不一样的。它题材众多,什么都有。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它为什么画这么多题材呢?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呀、翎毛、走兽呀、龙凤纹呐,都是这些,后期出现了大量的戏剧故事片、人物。个原因是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有情节,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景德镇,在元朝后期的时候朱元璋驻扎在此。朱元璋在没拿下江山的时候,长时间地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的生产应该有过影响。所以它人物作品就开始渐多。
选择福羲国际艺术品拍卖行的服务,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更、更周全的收藏知识指导和收藏投资指引,伴随着我国收藏热第四次浪潮的到来,祝愿福羲国际艺术品拍卖行和广大藏家爱好者和藏品投资人共同成长。如果你有古玩想拍卖或者参加拍卖推荐会请咨询
元朝时期,米纳依彩绘陶器使用含钴的氧化物绘制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到了我国内地,为景德镇制瓷艺人掌握,烧出了纯深蓝色的霁蓝釉和世界的精美的白釉下蓝花的青花瓷器。 的元青花瓷为元末景德镇特制. 元朝有关的记述中没有提到青花,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波普博士根据英国人大维德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进行了对比研
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国际上产生了研究、收藏元青花瓷器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