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雍正粉彩花卉纹梅瓶的拍卖价格
-
面议
“梅瓶”是一种自宋代以来在陶瓷造型方面比较常见的器物。它以小口、翻唇、短颈、颈肩之间形成近90度的硬折角,瓶腹鼓圆、腹胫瘦长,形成一种体态秀美的造型。
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跟宋代的经筵制度有关。凡是皇帝,无论小时候受过多少教育,长大后一定还要再学习。作为中国的高统治者,要虚心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这就是经筵制度,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
讲经的时候要喝酒,这又跟我们的文化习俗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经后,皇帝要宴请大家吃喝,就是说皇帝作为学生,在听老师讲完后要反过来宴请老师。宴请等级是非常高的,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名“经瓶”。
清雍正 粉彩花卉纹梅瓶 瓷 直径:26.5cm
此梅瓶造型仍带有釉。釉面白中闪青,这是康煦晚期出现的如同嫩竹一般的青釉。其份量手头较重,胎体缜密坚细,康熙时的风格,口微撇出沿,颈部渐收,肩略收,鼓上腹,腹下渐收至胫足,底呈玉璧形,圆脐内施釉面平整清亮,为清初典型的硬亮青釉。整体显示出饱满壮实的的风格,带有康熙瓷器的遗风。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景德镇的匠师通过宫廷珐琅彩在瓷器上的应用,逐渐演化出了粉彩在瓷器上的绘制,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了“砷”元素,发明了所谓“玻璃白”,它的成分是氧化铅,氧化硅;氧化砷。氧化硅是形成玻璃的主要成分,氧化铅为熔剂,面氧化砷可引起乳浊作用。玻璃白因有砷的乳浊作用具有不透明的感觉。俗称“玻璃白”。绘画时,先在已勾画的花朵或树干的轮廓线内填上一层不透明的玻白,干燥后,再以色料进行渲染,以达到花卉有浓淡明暗之感。使雍正粉彩瓷器一改康熙五彩瓷器单线平涂的做法,使所绘物像产生远近透视、阴阳反侧的艺术效果。
从文献记载看,唐英是雍正六年到景德镇任职,作为督陶官年希尧的助理,曾在三年内下到基层与工人们同吃同住。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写成了《陶成纪事》一书,直至乾隆二年正式任职景德镇督陶官。年希尧雍正四年至十三年任督陶官,后被革职。唐英在《陶成纪事》中未提到粉彩,只提到洋彩器皿,粉彩叫法应是坊间见之色彩发粉质而不胫而走,晚清时才叫开!
此瓶与雍正中后期的瓷品已有共同之处,只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画面留白较多,不像康熙五彩瓷器画面顶天立地、画风满贯。可谓:“疏可跑马、密不容针”。菊花以矾红画就,花叶黄、绿相间,仍均为五彩绘画中的平涂。而牡丹花和蝴蝶、树枝等却使用粉彩的染色分层,色彩富于变化,画面柔和优美。其实,此件梅瓶五彩与粉彩绘画技法并用,使得画面软硬彩搭配、相得益彰。菊花素有寿菊一说,寓意;而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蝶”与“耋”谐音,同为祝寿祝福。此瓶整体画面充满古人美好的精神寄托,暗谕合家健康。
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外围双圈。青花发色较浓重,字体粗犷,笔顿硬折,具有康熙款识风格。因“清”字“月”内“一竖一横”的写法,在康熙晚期年款和雍正早期年款中均有所见,因此,此梅瓶应为雍正早期官窑产品。
本次征集范围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
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杂项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