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化财产化让藏品不再有价无市
-
面议
胆大心细的超级藏家(刘益谦)
股票、房地产、艺术品称为投资市场上的三座金矿,一向精明的刘益谦在完成财富的初始积累之后,也将目前盯在了艺术品市场上。据刘益谦回忆,1992年当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刚兴起后,他就开始介入艺术品收藏市场,1993年起就在拍卖市场大量买入艺术品。
记者发现,在艺术品市场上,刘益谦是算是花钱多的人。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的珍品几乎都被他买下了,这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平安帖》、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吴彬《十八应真图卷》、齐白石《可惜无声册》、乾隆御制“水波云龙”宝座、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等国宝级作品,数量与质量足以与很多国家博物馆媲美。另外,刘益谦收藏的当代艺术也达数百件之多,包括了如沈嘉蔚等人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来,刘益谦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投入的资金至少有五六十亿元。
从所周知,艺术品拍卖圈历来是水深、潜规则多,以至于很多有钱人望而生畏不敢轻易介入,生怕一不留神充当了那个后接盘的“傻瓜”。然而刘益谦却说他参与艺术品投资,他没有知识,他的优势是有钱。刘益谦透露,“只买贵的”是他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不变法宝。
记者发现,刘益谦除了是一位胆大心细的超级买家外,他也是一位会赚钱的收藏家。据了解,2005年刘益谦花500多万元的接下的黄庭坚《砥柱铭》,2010年6月《砥柱铭》在保利春拍以4.368亿元成交,赚了4亿多。2011年5月,在中国嘉德以4.255亿元成交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一下赚了4亿多,而刘益谦买入价总计还不到2000万元。
王健林
深藏不露的大藏家(王健林)
1992年,傅抱石的家人打算出售傅先生的代表作《龙盘虎踞》,找到王健林,要价800万。这可是傅抱石一号代表作,王健林当即决定下手,那时,他一次拿不出800万,于是跟人家商量,两年内分四期付款,每次200万,傅家人嫌时间长,降了150万,一次交齐,王健林650万捡了个大漏。
1993年,李苦禅的《五只鹰》出现在市场上,荣宝斋喊出100万,志在必得,王健林知道后直接加价到140万,一举拿下,一点机会都没给荣宝斋留。几年之后,卖家又来找王健林,软磨硬泡,想拿回这幅作品,王健林说啥都不卖。
1999年,大连市举办建市庆典,吴冠中来到大连,看到万达集团挂着他的作品,很是激动,其中有一幅是吴冠中送给一位美国朋友的,也被万达买回来了。此后,王健林又陆续收购了吴冠中近20幅作品,高峰时万达藏有吴冠中画作70余幅,都是吴冠中的重要作品。
2004年,王健林拿这70余幅作品,做了一个吴冠中全球巡展,代表中国在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活动,引起轰动。正是因为王健林的推波助澜,吴冠中作品价格在国内一路飙升,甚至一度超过齐白石、张大千。
这些富豪们转身化作艺术品投资者、收藏者,并非中国现象。140年前,美国的大亨们发家之后,迅速把财富投向了名贵奢侈品和艺术收藏品。30年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日本泡沫经济下的日本富豪,到了本世纪开始,轮到俄罗斯和中东的富豪。近十年,中国新兴的富豪们开始发力。中国富豪们在海外豪掷万金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
未来5至10年,中国将有约数百万民营企业家面临资产和企业接班,财富传承已经成为目前很多富裕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机制,“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可能降临。家族是维系家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家族品质和修养为特征的文脉软实力的代代相传,比财产的延续更为重要。
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少富裕家族购藏文物艺术品,重视艺术品的传世意义,是拍卖行的上客户。“爷爷买、孙子卖”这种隔代的、将投资与家族文化血脉相结合的良性传承模式,使艺术品成为家族的长久性财富。
收藏文物艺术品成为很多富裕家族的必然,原因在于:
,文化艺术品收藏是传承家庭文脉的上佳选择。文物艺术品不仅可以赏心悦目,与心灵对话,而且其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同时凝聚着父辈文化理念的价值取向。
其次,艺术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是进入高层次文化圈的通行证。
第三,艺术品具有较为安全的投资性质。艺术品的性和垄断性增加了艺术品的价值,尤其是的艺术品,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通货膨胀,需求会越来越大,其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艺术品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关联不大,所以艺术品特别适合做企业或家庭资产组合配置的选项。
第四,艺术品资产适合慈善和遗产传承安排。富人具有巨额的财富,其社会责任和未来家族的遗产安排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艺术品资产由于其隐蔽性和价格的难以确定性,成为富人在资产配置中税收筹划和代际传承的的组成部分。
近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为全球发展快和活跃的市场。从全球的视角来看,艺术的拍卖价格不断刷新,经济的增长和货币的超发使人们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艺术高收益的示范效应使艺术品投资特点凸显,艺术品市场具有了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市场相似的特征。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远”宇,真切地道出了我们的问题:我们只顾眼前,不看未来,只图一时,不顾长远。什么“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训,早已被远远地抛在一边。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一味为钱而收藏,很难成为真正的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