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光绪元宝鉴定交易中心
-
面议
联系电话:宋代文人用香风格各异
宋代文人盛行用香,生活中处处有香,其香文化是充满灵性的,富有诗意的,繁盛而不浮华,考究而不雕琢,是中国香文化真正的高峰和代表。
正因为香料文化的流行与发达,宋代咏香诗文的成就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品质之高更使人不禁拍案。很多人写到香的作品有几十首以至上百首,其中也有许多文坛名家,如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这些灿烂的文辞既是当时香文化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香文化步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宋词中频繁出现的“香”族词语,就从各方面展现了当时的流行风情。
黄庭坚也曾以“江南帐中香”为题作诗赠苏轼,有“百炼香螺沈水,宝熏近出江南”。苏轼和之,有“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黄庭坚复答:“迎笑天香满袖,喜公新趁朝参。”“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史上也流传许多文人用香的轶事,同是焚香,却风格各异,多姿多彩,可谓烧出了个性,烧出了特色。
韩熙载对花焚香,且花不同,香亦有别。林樨宜龙脑,兰宜四绝,含笑宜麝。
徐铉喜月下焚香,常于庭院中焚烧自制的一种香,名之“伴月香”。
梅询喜熏衣。晨起后先焚香熏衣,且要捏起袖口才出门,到办公处撒开衣袖,于是满室皆香。
蔡京喜“无火之香”。常先在一侧房间焚香,香浓之后再卷起帘幕,便有香云飘涌而来。
宋代宫廷用香量较大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宫廷生活较为节俭,但宋代宫廷焚香用香场合甚多,宋代宫廷焚香包括熏香、熏衣、祭祀、入药等,香药用量也很大。
宋代宫廷焚香既单用沉香、龙脑、乳香、降真香等香药(常在祭祀中单焚香药),也使用配方考究的合香(如徽宗宫中“宣和御制香”,用沉香、龙脑、丁香等制成),宋代宫廷焚香用的炭饼亦由多种原料精工制作。
宋代宫廷焚香已普遍应用于宫廷的各种祭祀活动。焚香用香过程当中,皇帝也常以香药赏赐诸臣后妃。真宗即多次以香药赐丁谓:“袭庆奉祀日,赐供乳香一百二十斤。在宫观密赐新香,动以百数,由是私门之沉、乳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