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与洪武青花区别与鉴识
-
面议
洪武【1368~1398】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朱元璋后不久,在如今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记年款瓷器实物。如今民藏博物馆考古等收藏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青花瓷制作都带有元时遗风。
明洪武青花花卉纹执壶
明代早期洪武青花制瓷在元代青花瓷基础上发展而来,继承元青花制瓷工艺传统,物型以墩式碗和折腰盘.折腰碗多见,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细豪放,改变元时旧制层次多,花纹满时代风格,扁菊花纹多见,趋向绘画多留白,葫芦叶绘画不如元时规矩。
器型相互对比
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大盘
元时青花造型以大件物为主,风格浑厚凝重,大盘口径达五十厘米以上。瓶罐大物均分段制造后粘接而成,修胎不讲究,手触物身有凹凸不平之感。大盘口往往制作菱口状之多见,瓶罐六棱八棱之多见,壶制成带凤首状,盖罐制成荷叶状,瓶类制成s形,有些物还带有底座。
明洪武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而明洪武在造型上继承元时枢府瓷古朴敦厚时代风格,大件物罐.大盘.棱口盘.碗.玉壶春瓶.执壶.盏托等。
胎釉相互对比
元青花八仙人物大罐
元瓷胎体厚实,釉色是青白和卵白两种,釉层虽厚透明度就差,洪武青花瓷胎体也较厚重,但相比元同类物器还是薄,呈现白色与灰白色。都因部分物件瓷土淘洗粗佃不等,胎质有粗有细,不过官物工艺精细,瓷化程度高,胎体细密白。民窑物件大多数胎体含杂质,呈浅灰白色。釉层肥厚光润,呈青白色,玉壶春.执壶和碗多数底足多刷白釉浆,薄处泛黄,厚处出现乳白色或青色,另有物器底足是细砂底,工匠有意刷上洪武时代特有赭红包浆,细观察可见刷浆痕迹。青花色偏暗灰不等色。不如元时青花浓翠。
青料相互对比
元时原料两类,进口和国产,进口料色泽浓艳,有铁锈斑和黑褐色斑点,国产青料蓝中闪灰,色匀而无晕散。洪武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铁结晶斑点不明显较多。而形成洪武时期特风格。
胎足结构相互对比
明洪武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元青花物器大多数底足为细白粗砂底,不施釉,底足有些呈褐红斑,且有沾砂现象,工匠在制作过程中留下旋坯纹。洪武时期瓷器府足中心有乳状突起,火红斑出现是元时遗风所致,此情况是当时主流地位工艺,明显时代风格,常见有圆涡形厚底足,高足,内壁斜削外倾斜式圈足等。洪武时期民窑青花碗则底面无釉,圈足深高,挖足过肩,残留刮削痕和同心圆跳刀痕与元时物相同,洪武时期瓷多为细沙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与大片火石红。注意观察,不难看出。
图案纹饰相互对比
洪武青花纹饰简练流畅,豪放生动,花卉多为折枝.缠枝花卉纹为主,菊花.多绘扁椭圆形是洪武时期风格,折枝.缠枝莲纹绘螺丝状,元时期葫芦叶绘画是大叶,洪武时期明显缩小,元时硕叶纹饰在洪武时代不复再现。元时期装饰大件物器青花纹样,釆用多层次带状设计构图,纹饰与青花弦线间隔,主题绘画图于腹部,辅助纹画展现口.颈.肩及胫部,设计构图绘画饱满,结构富丽。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洪武时期青花图案布局渐趋疏朗,改变元时装饰多层次.满花布局风格,云龙纹绘画更不如元时凶猛,此时出现五爪龙,四爪图案,三爪龙绘画纹图案慢慢消失,云纹呈品字形排列。民窑青花绘画简单豪放,创制了绘画“一笔点划”。更加自然更好接近自然物写实风格、为以后瓷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