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特征与价值,哪里能找到买家?
-
面议
良渚,美丽的水中绿洲。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是原始社会的礼仪祭祀重器,被称为高古玉,是人们追求的、收藏品之一。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而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
良渚文化玉器以素面为主,有纹饰的较少。纹饰的种类也不多,具代表性的是在很多器型上均有发现的主题纹饰--神人兽面纹,这类纹饰采用阴线刻加浮雕的手法,将虚实有别的神人与兽面,和谐巧妙地布与方寸之间,使人感受到神人高高在上,主宰着世间万物,而世人无不对他顶礼膜拜。有着神人兽面纹的良渚玉器往往出自相当高等级的墓葬,收藏流通领域中较为,即使有也价值不菲。
良渚文化玉器用料大部分是透闪石,阳起石软玉,莫氏硬度在6-6.5左右,此外还有矾石、蛇纹石、莹石等材料。从颜色上看,以鸡骨白,火腿红,墨绿色,湖绿色较为常见。玉料来源一般认为系就地取材,市场上的仿品一般采用辽宁岫岩玉和江苏溧阳的小梅岭料,这点提醒广大玉器爱好者加以甄别。
随着我国良渚文化考古的发现和研究,仿制良渚玉器不断涌现。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良渚大墓和玉器被考古发掘,推动了国内外良渚玉的收藏热潮,市场上一旦出现古玉,就会被众多淘宝者收入囊中。在货源少而买主多的情况下,以杭州为中心的仿古玉器圈逐步发展起来,次仿制良渚玉器的高潮也随之而来。
良渚玉器鉴定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收藏已到真正比眼力、靠知识的时代。请鉴定是便捷实惠的途经。中国不缺鉴定家,就缺讲真话的人。不过,努力打造内功,提高自身的辨伪识真水平才是根本。
五招识破赝品
一:从材料观察真品良渚玉料是就近取材,以透闪石、阳起石软玉为主,多见鸡骨白、赭褐色和湖绿色玉,有的含金属闪点的不规则的云母状结构,硬度为5.5-6、5度。仿品多用硬度偏低的岫岩玉、南阳玉和地方杂玉,多用酸性、碱性和火烧快速腐蚀作旧处理。1982年发现江苏溧阳小梅岭玉料也被用于仿制。
二:从工艺观察真品玉料的切割采用线切割法、锯切割法,也发现用砣切割痕迹。璧的器表多留有凹凸不平或弧形切割的痕迹。纹饰用燧石、石英、玛瑙等加解玉砂与水琢磨而成,阴刻线条挺拔有力;钻孔采用实心钻、管钻方法,中孔多由两面对钻而留有台痕,孔璧留有旋纹;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玉器表面的抛光面有粗细不均较顺畅的细凹线。仿品由现代机械快工制作,线条走线均衡,深浅一样,多不自然、滞涩。钻孔由机械快速钻成,两面对钻的口径是一样,孔壁则较直,留有较细的螺旋纹;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抛光面有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
三:从器型观察真品均为手工单件制作,同类器型无一相同,如琮即使同一块料裁下,制作也不相同。琮、璧多留有玉料或制作上残缺美。仿品器形工整而显呆板,正所谓有形无神;璧、钺、带钩越制越大、琮越制越高,竟有—人高的琮。市场上三节以上神人、兽面组合的柱状高式琮、三角、六角形的琮、刻有神徽璧、钺、镯、带钩、三叉形器、半圆形器和琮形管均为仿品,并产量大。
四:从纹饰观察真品多以阴线刻与剔地浅浮雕相结合,有的琢纹在不到1毫米的宽度内,竟在刻有四五条细若游丝线条,阴线条反复蹭划,转弯处多由多条小短线逐段接续而成,线条自然流畅。仿品的纹饰多依图录或线图琢刻,减地、细部花纹均不到位,多雕纹饰外轮廓。模仿的神徽无神韵,浮雕感不足,线条生硬且交待不清楚,不管何种器型都敢往上刻,连兽骨也刻上。
招数五:从沁色观察真品历经千年,鸡骨白是天然呈色,不浮躁并深入肌骨。器表与纹饰受沁一致,沁色多彩、斑斓,自然形成一层油脂状包桨,即常说柔润的宝光;仿品多经化学方法快速作旧处理,多凹凸不平或有裂纹。快速抛光形成浮在器表光亮显得浮躁、刺眼而不自然,握在手中时有一种粗涩感,无土腥味。浮在器表鸡骨白或有大理石般纹多为赝品。
有位作家曾经赞美到:“良与渚的组合,即是美好的水中之小洲!如一首优美的诗,似一幅清丽的画…… 也许是因了她的美好,才逗引史前时代的先民们在这里落脚;也许是因了先民们的耕耘开拓,才使这儿有这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