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供应枫香杯苗信誉,枫香袋苗
-
面议
“州树”枫香树是典型的荒山树种。枫香古大树为黔南州古大树数量之,树形婆娑优美,树冠宽阔,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民族文化特征鲜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与布依族、苗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黔南州各族人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枫香树种具有广泛的用途,能够提供许多木材和非木材的产品。枫香树高干直,树冠宽阔,气势雄伟,深秋叶色红艳,是优美的园林观赏树种及我国南方的秋色树。同时,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
抗性;其表面光滑,导热系数低,耐高温耐火烧,是我国传统的森林防火树种之一。它能为早春蜜蜂繁殖、生产提供重要的环境条件。在医药方面可应用于关节炎、痢疾、皮肤湿疹、小便不利等疾病的治疗药物中;此外,枫香树材在建筑、包装、胶合板等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抚育间伐
枫香应在 9 年生前进行适当间伐, 16 年生时应再次间伐以培育大径材或可进行采伐利用 ,其数量成熟期为 20 年,抚育间伐掌握的原则主要是“砍密留疏 ,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的下层抚育法,看树种选择砍伐木与保留木,看树干留优去劣,看树保持郁闭度适宜,看周围保持合适的株行距。经过间伐的个体生长迅速,干形良好。
幼林抚育
在造林后第1 年 5~6 月及 8~9 月进行 2 次除草松土;第 2 年进行 2 次除草松土,分别在 4 月及 6月进行;第 3 年进行 1 次除草松土,在 6 月进行。第1 年以除草为主,第 2 、 3 年以扩穴为主,有条件的可进行施复合肥,采用环状施肥方法,穴径 60cm ,深度15cm ,枫香在幼龄时期施用 0. 25~0. 5kg /株·年,可获得良好效果。
小众传奇枫香染
枫香染,估计很多人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枫香染主要流行于贵州惠水、长顺布依族地区,深藏大山,鲜为人知,但因其印染工艺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2008年被文化部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因印染品多为蓝底白花,其花纹古朴、雅致,常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
枫香染的起源,因缺乏详实的文字记载,一直是个谜。布依族中普遍流传着一则民间传说:炎热的夏日午后,一位布依族姑娘在古枫香树下织布,烈日融化了树上的枫香树脂,滴到织成的白布上,白布经浸染和漂洗后,树脂滴落处,竟神奇地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纹图案,此图乃“天意”玉成,于是,枫香染诞生了,枫香印染也有了“天染”之说。
枫香染,经过一代代布依族人的口传身授才得以延续传承,其染印工艺一直还保留着原有的模样。枫香染采用老枫香树树脂加入适量牛油,经文火熬制过滤制成枫香油作防染剂,用毛笔蘸溶解的枫香混合油手工绘制图案于白布上,并经蓝靛浸染,再用沸水脱掉枫香混合油脂,用清水漂洗、晾干即成。制成的蓝底白花带青花瓷效果的布匹,色彩特,美观大方,主要用于制作衣裙、背面、门帘、背扇、垫单、挎包等。
枫香的文化意象
枫香树从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生产,开始与人类产生了联系,人们对枫香树的认知逐渐加深。千来,特别是文人墨客对枫香树的诗歌传颂和借物抒情,逐步形成了一种枫香文化,终升华为一种枫香树特有的文学意象。
枫叶流丹,不争春色,胜于春色,意象欢悦。秋季,霜叶丹枫,为悲凉的秋季抹上一道亮丽的暖色,美不胜收,古今文人墨客纷纷对其满心的欣赏和赞美。唐代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写出秋天枫叶的生命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旺盛,了晚秋的景色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表达了作者无比喜爱之情。唐代杜甫的“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凋”,万木凋零正是丹枫欲燃之时,诗人道出了经霜红叶更显艳丽的英姿。元代王实甫的“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叶醉”,其中“醉”字十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枫叶的迷人色彩。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更是把秋季枫叶流丹美景咏颂推到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