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化石是人类探寻生物历史发展的主要密码。
需要说明的是,找到书籍文献后,要学会看,不同与普通资料,资料是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写的,逻辑结构要求非常清楚,描述、分析、归纳,都要按照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也有相应要求。学会看之后,阅读起来是很方便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很快地找到相应信息,而且也没有那么难懂。常用的除了各种期刊上的文献外,还有化石手册、各地的古生物图册、中国的各门类化石等,其中中国的各门类化石是重要的,这是一系列的书,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相应的分册。
一般情况下,大家能根据经验对标本做出鉴定,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是王冠虫,这个是莱德利基虫,当遇到不熟悉的标本,则根据相似程度,在脑中搜寻“象”的物种来套上去,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这里。三叶虫大家都认识,但却没有几个人能准确地说出各个“零件”的学名,而有时候,一个零件的区别,就能相差一个属,甚至一个科,特别是当标本不完整的时候,一个零件的作用就更大了,只有对各个部位的特征做出非常详细的分析比对,才能做出判断。系统的掌握一个物种的结构特征,多花一些功夫来记忆各部位的学名,对发展爱好非常有帮助,一知半解是不可能真正提高收藏水平的。
化石鉴定,是化石收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按照科学的方法,通过查找各种资料,过对化石标本进行鉴定,不仅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关键是收获了知识,有了知识的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收藏水平的提高。
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动物化石包括“肉质化石”和“骨质化石”。由于冰河运动、地壳变迁等原因,地球生物被迅速埋藏于地下,经过亿万年的演变,生物硬体部才被保存下来。但躯体肉质软组织 (包括耳朵、内脏器官)演变为化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自然环境下很容易被微生物腐蚀溶化,所以很难形成实体肉化石,因存世量少收藏价值。学者黄锦祥发现的“耳朵”化石,使我们清楚了解到地球上确实有“肉化石”存在,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除了植物和动物的身体化石,古生物学家还研究动物的足迹和足迹化石,甚至动物粪便化石(称为粪化石)。这些化石很有启发性,因为它们揭示了史前动物是如何运动和吃什么。
化石记录,即世界上所有化石的收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化石告诉我们哪些植物和动物在史前时期存在,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还告诉我们它们生活的年代。根据化石在地壳各层的位置,古生物学家可以确定哪些动物先于其他动物,哪些动物生活在同一时期。
利用碳年代测定法,古生物学家有时可以估计化石的年龄。这就提供了化石被发现的岩层的年龄,这就帮助科学家们确定所有其他物质的年代。如果没有化石,我们对地球早期历史的了解将会更加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