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制定应急预案,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准备手套、口罩、消毒用品、测温设备等物资,提前设置应急区域;其次要加强体温监测,对所有进站员工和顾客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第三要通风,在船舶行驶过程中,应使用大通风量。气温合适时,建议船舱开窗通风;第四要加强清洁消毒,增加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及时清运垃圾;后要通过售票来控制乘客数量,始发、终点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船次,尽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并且要提醒乘客与他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没有必要时,要避免人群聚集等。”
谈到集中了大量人员的集中临时安置点应如何注意环境卫生时,王先良表示:“根据安置场所和住宿条件,洪涝灾害临时安置点可分三类。类是学校、宾馆等,可提供较好的住宿条件;第二类是体育场馆、工厂厂房等,空间虽较大,但人相对来说也较为密集;第三类是临时搭建的帐篷和棚屋,相对集中安排在室外。在环境卫生方面,安置点的供水系统可能受损,食物安全隐患较多,正常居住条件受限,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安置点室内人群较为密集等因素,容易引发各类传染病。”
在王先良看来,有效防控,安置点在环境卫生和健康防护上要采取九项措施。
他说:“一是要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储备好如口罩、手套和消毒用品等物资,入住人员要测温并登记健康状况;二是要确保饮用水安全可靠,使用自来水。一个安置点至少有一个供水点,并且要供应开水,距离安置点应少于100米,被安置群众要做到只喝开水、瓶装水或桶装水;三是要食物来源安全可靠,食物运输过程中要有防腐、防尘等措施。食品加工区要相对立,就餐好采用错峰供餐、分散就餐,或统一制作分装食物,安排专人送餐;四是垃圾要及时做到日产日清,不能乱丢生活垃圾和乱倒生活污水;五是厕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保障足够数量,不要随地大小便。帐篷和棚屋类安置点应增加配备临时厕所,并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对粪便要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六是安置区要参照病媒控制要求,做好防蚊灭蚊、防蝇灭蝇、防鼠灭鼠;七是安置点内群众要加强室内通风,注意手卫生,正确佩戴口罩,减少不必要聚集。出现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自觉隔离,并积极配合调查以及消杀工作;八是安置点要密切关注和排查发烧、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的疑似病例,并及时报告;九是每个安置小区的规模不宜过大,可适当控制人口密度,必要时可以分区安置。”
办公场所加强健康监测 保持环境卫生
对于日常办公场所中如何通过防护保持环境卫生,王先良提出:“人们在办公场所活动的时间,每个工作日一般都要有八小时以上,所以做好健康防护非常重要。办公场所相对于居家而言,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多人处在同一空间中,如果通风不够,相互之间影响较大。上班打卡处、电梯按钮、楼梯扶手、卫生间门把手等处会有多人接触,所以要做好防护,保持环境卫生。”
“其次是在运行过程中。要根据空调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全空气空调通风系统,建议以大新风量运行,尽量关小回风;要加强对冷却水的卫生监测,夏季是军团病高发季节,要特别关注冷却水中的嗜肺军团菌污染情况,及与新风口和排风口的距离;要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更换;当场所出现确诊病例时,要对空调系统和新风系统消毒,经卫生学评价后才可使用。后,要关注空气处理机组和风机盘管表冷器等部位产生的冷凝水,可参照新发布的《肺炎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卫生规范》,进行定期清洗消毒。”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17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与其他病毒一样,病毒只能在人及其宿主或者中间宿主活细胞中增殖,不会在外环境自我复制、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