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棚采光10窍门!为峰肥业为丰收高产保驾
-
≥ 1件¥0.10
大棚可以给植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适宜,灌溉周期紧密,科学施肥,晴天日照量充足,还可免去烧焦之苦。但是到了阴雨天,尤其是冬天,雾霾连绵,日照量不足,加上大棚膜的阻隔,减少了植物的采光量。为克服这种困难,总有相对应的方法应对,下面小编介绍一些提高大棚采光率的小窍门:大棚内的光照条件直接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尤其是雾霾、阴雨冰雪天气,光照较弱。大棚蔬菜光照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光照不足,不仅不能进行较为旺盛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也减少,植株生长纤弱,影响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因此,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改善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对大棚蔬菜的生产是很有必要的。
1、改进大棚结构。
①建材。棚面用8号镀锌铁丝绷紧,既节省建材,又可减少遮光,很有推广价值。棚膜好使用无滴膜;普通膜则以聚乙烯膜为好。另外,对建材和墙进行涂白处理,能增加反射光和延长使用年限;适当增加大棚高度,也能改善棚内光照条件。②大棚方位和棚面角度。应根据大棚使用时间、生产目的和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进行调节。以春秋两季栽培为主的塑料大棚,棚面角可小些(15°左右),棚面放平,使透射进来的光线距离相等,分布均匀;冬季要求棚面角度大些(25°左右),棚面起拱,以利采光。③棚宽和后坡宽。冬季生产,棚宽6-6.5米、后坡水平距离0.8-1米,以利采光和保温;春秋生产,棚宽8-9米,后坡水平距离0.5-0.7米或去掉后坡。。
2、合理布局。
在大棚内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时,应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则,使植株高矮错落有序,尽量减少互相遮挡现象。同一种蔬菜移栽,力求苗子大小一致,使植株生长整齐,减少株间遮光。同时以南北向做畦定植为好,使之尽量接受阳光。另外,加强栽培管理也有利于改善棚内光照条件;据报道,黄瓜架采用前排向南倾斜、中排直立、后排向北仰的做法,可使光线利用率提高10%左右。
3、保持棚膜洁净。
棚膜上的水滴、尘物等对棚内光照条件影响很大。据观测,棚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20-30%;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后,因沾染尘物可使棚内光照依次减弱14%、25%、28%。因此,对棚膜上的水滴和尘物要经常打扫和清洗;下雪后及时清除积雪,以增加透明度和进光量。另外,大棚外面覆盖的草苫子等保暖材料,要在不明显影响棚内温度的前提下,适当早揭晚盖,以确保采光面积,延长光照时间;大棚在日出后放风排湿半小时,可减少膜面水珠,因而也能增加透光率。
4、合理揭盖草帘。
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前提下,适当提早揭去保温用的草帘和延迟盖帘,可延长光照时间,增加采光量。一般太阳出来后0.5-1小时揭帘,太阳落山前半小时再盖帘。特别是在雾霾、阴雨天气,也要适当揭帘,以充分利用太阳的散射光。
5、选用无滴薄膜。
无滴薄膜在生产的配方中加入了几种表现活性剂,使水分子与薄膜间的亲合力大大减弱,水滴则沿薄膜面流入地面而无水滴产生。选用无滴薄膜扣棚,可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提高棚室温度。
6、设置反光幕。
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2米宽、3米长的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这样,可使地面增光40-43%,棚温提高3-4℃,地温提高1.8-2.9℃;且对品质有所改善。另外,地面铺设银灰膜或铝箔,也能增加植株间光照强度,使果菜类蔬菜着色良好,并能防止下部叶片早衰。
7、搞好植株整理。
及时进行整枝、打杈、绑蔓、打老叶等田间管理,有利于棚内通风透光条件。为峰肥业
8、扣膜要拉紧拉平无皱折。
一般而言中午前后扣棚易拉紧。
9、吊绳要无色透明。
这样能大限度的利用光照。
10、人工补光。
深冬季节或在阳光不足的塑料大棚,人工补光尤为重要,具体要求和做法是:①补光强度。人工补光,要求光照强度要大,以1-3千勒克斯为宜;②光源。研究表明,作物对红光和蓝紫光吸收能力强,所以灯源以灯源强度40瓦的日光灯三根合在一起,离苗45厘米高处照射,光强为3.0-3.5千勒克斯,100瓦的高压汞灯离苗80厘米处,光强为0.8-1千勒克斯;③补光时间。冬季补光应在日出后进行,一般掌握每天2-3小时,棚内光强增大后停止;阴雨天气可全天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