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哪里有回收古银元的地方
-
面议
传世让汝瓷拍卖难得一见
距离我们近的一次汝瓷拍卖还是3年前。2012年4月,一件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突然亮相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现场,立刻引发收藏家的热烈追捧。当场有8位竞标者参与举牌,结果相持15分钟、经过34次叫价后,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是现今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直径13.5厘米,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其是英国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旧藏,上世纪70年代转入日本收藏。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值得一提的是,据业内人士透露,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汝窑玉壶春瓶和汝窑洗也是艾弗瑞·克拉克的旧藏。
再上一次有记录的汝瓷拍卖则是在20年前的1992年12月,纽约拍卖场上一件汝窑小洗拍出154万美元,创造了当年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gao。这件洗的收藏传承有序,在民国初年为古董商卢芹斋收藏,后流入美国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又几经辗转得以在佳士得拍卖。
为什么小小的汝瓷只要一露脸,就能够在拍卖市场创下天价成交纪录?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真正被业界所承认的汝官窑瓷器存世量,奇货可居。由于汝窑开火前后仅20年,现存可查证的整器不超过79件,而迄今为止,历代墓葬中未见一件汝官窑瓷,窑址的几乎都是残件。
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现今存世的数十件汝瓷,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ji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足见其珍贵。
来源清晰、传承有序,是一件汝瓷获得业界公认的基本要求。近十年来,虽然国内拍场偶有一些所谓汝瓷上拍,但争议具大。加之近代河南汝州、宝丰等地匠人都在对宋代汝窑瓷器进行仿制,尽管造型、釉质、工艺等方面与宋瓷仍存在一定距离,但经过做旧后流通到市场上,仍屡屡让一些收藏者上当。市场的混乱,更使得那些能够得到业界公认的汝瓷奇货可居。
通过看一件瓷器的底足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件瓷器的胎质,修足的方法,以及官窑款识的特征,并且在鉴定之余,还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书法。
永乐宣德时期瓷器底足
永宣时期总的来说,底足墙逐渐趋薄,器足由浅至深,由小至大。早期修足同洪武晚期,其后内足墙由离心过度我,挖足渐深,足端平切。釉面与露胎处基本呈现火石红色。质佳的足底内开始刷涂一层薄釉。由单涂足心进而半涂内足墙。足墙加高,直径放大。个别有挖足过肩。内足墙与底的交接处呈锐角折。而内足墙大部分却较垂直,与成化前后的修足特征相似。其区别在于成化前后的足墙较薄,且大多挖足过肩,挖足趋于细致,乳丁状突起不明显。质量高的一类足墙及器口沿较薄。内足墙向心角度,自宣德以后呈逐步缩小之势。明早期,器内底通常在底与器壁的交接处有一道较深的凹线,既所谓“月亮底”。
成化、弘治时期瓷器底足
成化时期挖足多较深,普遍过肩(内足墙外足墙),沿用至十六世纪初,大约四十年左右。较好的一类挖足过肩部明显,足墙趋薄,底心较平,乳丁状突起基本消失,内足墙与底交接处呈锐角折,并较垂直(与宣德前后相似,只是足墙较薄)。外足墙端斜削或滚圆,内足墙仍有棱边感(较好的有足墙两端双侧滚圆的现象)。挖足过肩更加明显。晚期挖足过肩现象减少。足墙较垂直低矮,部分出现内足墙离心倾向的一类应属于正德时期。
正德时期瓷器底足
正德和嘉靖早期,是明代中期向晚期过渡的一段时间,对民窑器来说,根本的改变是从胎体的粗厚向轻薄的转变。胎、釉承弘治,变化不是很大,大部分较前略显粗糙。盘类底部下塌更趋明显。出现了类似于鸡心底的笠状及跳刀痕、粘砂等现象。即使官窑,有的底亦呈明显的笠状。内、外足墙均较垂直,甚至内足墙又点离心倾向,多数外足端向内上方斜削,致使内足端落于台面。一般挖足不过肩。由于足墙较薄而往往使圈足产生不圆的现象。足内施釉较薄,致使跳刀痕明显可见。晚期出现馒头底和笠状突起。
嘉靖时期瓷器底足
嘉靖时期,一般只注重此时所谓“馒头底”的应用。底足的工艺形式发生了的变化,而往往使容易被人忽略的变化——即嘉靖时期出现的足内墙与底相交处,大多呈弧折的现象。正德嘉靖之交,足墙由较垂直,又变为内敛。足端大多平切,或者由外足端向内上方斜削。致使内足端有棱边感,并且落于台面。多数细瓷足端开始双侧滚圆,足墙明显趋薄。隆庆前后的馒心底器其凸出感不明显,部分圈足较垂直。弘治至正德之交馒心底无圈足。内底凸出明显。其后圈足很低,应由卧足碗演变而来。
万历、泰昌时期瓷器底足
万历早期盘底依然下塌,足墙逐渐变矮,釉与露胎处的结合部“火石红”现象减少。晚期时,足墙逐渐变得较垂直并且相应加高,外足墙及底显现跳刀痕,足心呈下凹的弧状,犹如把“馒心底”翻转过来一样,在内足根之间形成较大弧度的椭圆形。正所谓“物极必反”,自隆庆始,部分器皿的口沿部位切削尖锐,摸上去有割手的感觉。极易损坏。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崇祯。高足杯底往往为实足。并多书以款识。
雍正款识多而杂。有本朝官窑款,有民窑款,有仿款,每一类款识又有许多种写法。官窑款有专人题写,因此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常见的官窑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三种题款。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楷书款笔法挺拔峻峭,结构方正均匀。早期款略带宋体字风格,横平竖直,横细竖粗。中后期的横竖粗细大体一致,字体极为工整漂亮,成为雍正楷书的自有风格。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嘉庆官窑早期多写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多无边框,工整规范。个别的也有“嘉庆年制”四字图章款。嘉庆晚期青花多写楷书款,有四字和六字。嘉庆时年款楷、篆并用,但整体上看是以篆书款为主。字体工整,结构谨严,多用青花书写。此时新出现了一种篆书带方框的款式,因其篆书工整,框线整齐,似图章印鉴,故名“印章款”。
如果您手里古董古玩需(瓷器、玉器、奇石、字画、钱币)要出手的,拍卖或者私下交易的,请联系
景经理:
:
:2850394808
地址:昆山市长江南路1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