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深圳这边出手大清银币需要多少钱
-
≥ 500件¥500.00
丁未试铸“大清银币”,是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由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造。是清代的标准银币之一,但仅属试铸,故未能大量铸造和未能通用。因此,留传于世的很少,是清末银币中的罕贵品。<br><br> 度支部造币总厂,即户部造币总厂,因厂设在天津,又称天津度支部造厂总厂或天津户部造币总厂。该厂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奏准开办。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开始制“库平一两•光绪元宝”的模具,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开工铸造。因系试铸,此套银币并未流通使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该厂又试铸正面有水波纹、背面有英文“大清帝国银币”的丙午“中”字“大清银币”,也因各省意见不一,终以未能推行而停罢。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该厂又试铸丁未“大清银币”,结果又未能通用。<br><br> 丁未试铸“大清银币”,直径3、9厘米,厚0、2厘米,重26、8克,成色为含银量90 % 。其款式大体上与丙午(公元1906年)试铸的“大清银币”一样,但与清末其它银币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的区别为:,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正面边缘有精刻的水波纹,宽度为0、3厘米,这是其它清末银币所没有的;第二,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背面有英文“大清帝国银币”:“ TAI – CNING – TI – KUO SILVER COIN. ”,其它清末银币,除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所铸造的“光绪元宝”也有这一英文外,其它背面都没有;第三,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正面的“大清银币”四字,在币中央的一个直径为1、9厘米的小圆圈内,字体要比其它清末银币上的“大清银币”或“光绪元宝”要小得多;第四,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正面的图案为边缘水波纹,中间为满文“大清银币•丙午•壹两”或“大清银币•丁未•壹圆”,中间“大清银币”,分外、中、内三个层次,而其他清末银币,正面图案只分边缘“××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和中间“大清银币”或“光绪元宝”两个层次。因此,丁未试铸的“大清银币”,设计特,制作精美,且存世量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