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器市场拍卖价格又达到新高
-
面议
瓷器工艺在元朝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发展的转折点。这个时候传统窑址的生产并没有完全停顿,但产品质量较粗犷。这时候比较重要的是景德镇的崛起。景德镇这时候烧制成功新的品种的瓷器、青花,成为后来明清的主要瓷器品种。因而完全改变了中国瓷器的生产面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时候由于外销需求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更加成熟。我们来了解传统瓷窑在元代的发展、生产情况。
元意识到发展瓷业并积极对外贸易,对元朝经济有重要意义,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元建立相应的港口外销管理机构,鼓励对外贸易,使这一时期在瓷器的外销数量、质量等方面,较宋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和提高。在土耳其和伊朗两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些极为珍贵的元青花瓷器,代表着这一时期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对外交流的发展,对一些国家的宫廷上层社会在日常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对这些元代瓷器的珍藏和陈列,让后人追忆过去的历史。在东非的地区,景德镇青花瓷和龙泉青瓷被镶嵌于宫殿、寺庙或其他纪念性建丽上,视同珠宝,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
此外,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产品为卵白釉器。这种产品亦称“枢府窑器”,相传是为元朝官府枢密院的定烧器,有些器物上有“枢府”字样,但烧制这类卵白釉瓷器的窑场还同时烧造青花瓷和黑釉瓷。卵白釉的特征是釉层较厚,呈失透状,色泽如鹅蛋白,它的出现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6年,在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一艘元代沉船,载有中国瓷器近两万件,包括当时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官窑、钧窑以及景德镇等窑场的大量产品,成为考查元代各窑址产品情况的可靠实物佐证。
元青花瓷器鉴定要素
(一)仓土成胎,可以提高炉温,瓷胎不易变形。
(二)胎色较白,微显青灰色阶。
(三)胎骨里面含有气空较多。鉴于手工制胎的原因,胎骨中孔隙多数是偏狭形。
(四)胎底颗粒状明显,不如明青瓷细腻。
显青灰的程度有深浅不同的色阶,一般粗略分成较深较浅两类即可。元青花的胎色没有纯白的。四段三接,也有五段四接,接缝有挤压泥浆痕迹,中心收刀,多数留有明显的收刀痕迹。施釉为沾釉、淋釉、刷釉和荡釉。由于里釉严重不足,甚至大面积无釉。中大型罐瓶类口部带有釉水痕迹。瓶内多无釉,罐内多漏釉或半截釉,罐内底部多无釉。直观的看感到釉层较厚,好像薄薄的一层玻璃膜,光从里面反出来,柔和不刺眼。新仿元青花没作旧的一般釉面火光较重,表皮有贼光。
元青花瓷器鉴别的原料和青花斑点。
从元青花瓷器分析,是使用两种青花料,一种大型漂亮的青花瓷器,多为进口原料,色调蓝艳,有宝石蓝的感觉,带有黑褐色的斑点,有的微微带点锡光,手感微微下凹。这种斑点是自然形成的,也有的是根据纹饰构图需要绘的小斑点。斑点中心为深褐色,外围一周蓝黑色晕散到釉中。通体青花纹饰的色调不一致,器身的弦纹、花纹的轮廓线以及渲染的花朵,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
元青花纹饰绘画潇洒自如,笔线有力,具有壮美之感。多层次绘画装饰的器物,纹饰紧凑和谐,留的地釉不多。新制的笔线拘谨无力,有的画面纹饰较稀松,器表给人的感觉工细漂亮。
元青花底部釉斑现象一般表现在大罐、大瓶的底部。可能是工匠在施满釉后需要将底部釉很快擦掉,但又没有擦掉,只要达到在窑内不粘连就可以了。没有擦掉的釉,即后人说的釉斑,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釉面有大有小,或宽或窄,釉面周围有的还有浅淡的火石红。现在的新产品,釉面给人的感觉仿佛是用类似毛笔工具随便抹成的,釉面扁平,光亮不自然。
元青花的器底有火石红色旋纹及跳刀痕等现象,不一定每件器物底部都出现。一般出现的火石红较浅淡,仿佛刷过的泥浆色,表明有点油亮的光泽,旋纹及跳刀痕隐现。现代的仿制品火石红有的浓重,有的浅淡,浅淡的都是将新做的火石红在入窑前先抹掉一部分,所留下的痕迹,轮旋的弦纹和跳刀痕纹路很深,有的赝品底部还涂抹一些黑色的东西表示瓷器的旧意。
元青花瓷器很少款识,目前只发现一对收藏在英国的至正十一年大瓶,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新制品中出现许多写有“大元国某某年制”的字样,迷惑他人。
元青花历年拍卖案例
元青花松竹梅纹梅瓶 HKD 13,800,000元
青花三顾茅庐罐 HKD 66,700,000元
青花鱼藻纹折沿盘 HKD 84,729,397元
青花龙纹四系扁瓶 RMB 97,900,000元
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一对)HKD 5
元代青花瓷造型雄浑,纹饰精美,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之作。在中国瓷器大家族中,青花及青花釉里红瓷所包容的中国文化蕴意深,内涵广,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深’且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也大,而这其中,又数元代青花瓷令世人叹为观止。
元青花出现于宋代瓷器生产的高峰之后,上承宋瓷,下启明清瓷,其工艺技术承袭并光大宋代的传统而达到的境界。花纹呈蓝色,在洁白的胎体烘托下,有明净素雅之感。元代青花瓷器上的画多为花鸟草虫,人物形象非常少,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这是中国制瓷工艺上的重大突破。自元代青花瓷产生的那一刻起,便以其特的魅力全国,海外,成为中国陶瓷生产与出口的大宗商品。
详情请咨询深圳立信文化拍卖有限公司: :c 陈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