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藏十几万件古物福清一村民家堪比博物馆
-
面议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陈修俊说,热衷收藏民俗物品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他自小受父亲的影响迷上了收藏古钱币。陈修俊说,后,农村农舍改建、城市旧城改造,很多旧家具、旧物件被当“废品”处理掉。这些“废品”在他眼里都是宝贝,都是历史价值的民俗用品。
在收藏过程中,陈修俊还系统学习了文物鉴别知识。如今,他的收藏品不仅有秦砖汉瓦、古代印刷雕木板、林则徐手书牌匾等,还包括民间传统生产、生活用品和民间工艺品等。陈修俊说,他收藏只进不出,不为钱,这些祖先曾经使用过的东西,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致力保护历史文物 多次捐赠藏品
记者了解到,陈修俊不仅收藏广泛,藏品丰富,而且热心公益,致力传承和保护历史文物,他多次捐献自己的珍藏。
2016年4月,陈修俊捐赠出黄檗寺流失200多年的4个清朝佛塔构件。
年初,陈修俊了解到新建的福清市侨乡博物馆馆藏不多时,拿出自己部分藏品作为福清市侨乡博物馆的馆藏。今年6月,位于福清市一都镇王坑村的古驿道上宋代古廊桥完工,其中便有陈修俊捐赠古建筑构件。此外,在福清的多个革命历史纪念馆内,也能看到他捐赠的民俗用品。
随着藏品数量增多,很多已无法妥善安置,陈修俊开始犯愁。他说,家里条件简陋,长年累月让自己的藏品身居陋室,于心不忍。他大的心愿便是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下,建设一座真正的民俗博物馆,将他收藏的十几万件物品陈列到博物馆去,发挥这些古物品的社会价值,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