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鸡血石真假鉴定拍卖,哪里有巴林鸡血石真假鉴定拍卖
-
面议
除开昌化、巴林两地比较集中的鸡血石产地外,另外在陕西旬阳、广西桂林以及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都有少量的鸡血石被发现。鸡血石为朱砂(硫化汞)渗透到高岭石中,地开石之中而缓慢形成,这样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宝石,在国内外是极为的一种。
鸡血石开采于明初,当时鸡血石露出岩石表层,古人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开采,在露出岩石表面的鸡血石上烧柴,岩石全部烧热后,用冰冷的溪水浇泼,使石头分裂,再用铁铲很容易即把鸡血石采下。这样的采法少有裂纹,但鸡血石在没有开采出前很可能多已变黑或变暗,而采出量也非常小。这种采法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基于表层露头的鸡血石都已采竭,改用炸药爆眼,再用手掘或机掘深挖。
影响因素:
一、血色;鸡血石的颜色从鲜红为贵,次为朱红、暗红较差。鲜红者又称“”;暗红因似凝血,故称“死血” ;
二、血量;一般来讲鲜红血含量大于30%的为品,大于50%为,大于70%为珍品,含血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全部都是血,那就是一块辰砂而不是鸡血石了。对成品印章而言;六面血者为上品,叫“满堂红”;四五面含血者为;三二面含血次之,单面见血者为下品。
三、血形;有星点状(点血),条带状(条血)、块状(块血)三种。血形评价应抓住“血”在石中的分布特点,若其云中似雾,构成抽象图形,则鸡血石价值培增。
可分为鸡血、质地、重量等三种方式区分:
1 、假鸡血:没有银斑,色度深浅不匀,线条粗细不一,花纹不自然,排列不符合鸡血赋存规律,肉眼细观极易区别。
2 、质地:用塑胶化合物假造,完全没有石感,用刀刻也没有石屑粉。有人甚至将鸡血石切片,再粘贴于粗石上,再用填缝胶及石粉粘合,状极似真鸡血石,仔细在强光下则可辨别真伪,或观察血色及画形是否一致或有无连贯,不难识破。再则,有人用石粉加化合物,塑模涂上“朱砂”或大红水彩假造鸡血而成。
3 、重量:真鸡血石的重量较沉稳,假鸡血的重量较轻浮。
鸡血石是中国土产的宝玉石,以浙江昌化产量大,也称昌化鸡血石。在收藏界,重要的就是出身,昌化鸡血石矿也有老坑、新坑之分。老坑的鸡血石从质地、血色要比新坑的好,是目前市场上的昂贵的鸡血石品种,价格一般是新坑的2到3倍。而昌化新坑的鸡血石又要比其余地区的鸡血石价格昂贵。广西桂林鸡血石因含硅致质地坚硬更晋身为宝玉石类,因产量有限和大众喜爱基本供不应求,价格日益飚升,以一条男装手链为例在2010年5000多元到2013年卖至1万多元。
鸡血石血色的多寡与鲜艳程度也决定了其价格。鸡血石血色有鲜红、正红、深红、浅红、紫红等多种,形状有块红、条红、星红、霞红等。一般而言,其以血多,色鲜、形美为佳;血质以深沉有厚度感、血有集结和分布均衡为佳。血色少于10%者为一般,少于30%者为中档,大于50%者为珍品,70%以上者十分珍贵。全红为上,被称为“大红袍”。在巴林右旗的巴林石博物馆中,一块“巴林鸡血王”,2015年市场的估价为6亿元人民币。2016年7月,在法国巴黎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方估价50-60欧元的印章,终以33万欧元(近250万人民币)成交,被拍卖的鸡血石是一方乾隆“敬胜怠”鸡血石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