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期连续低温怎么办水稻灌浆肥水稻返青叶面肥
-
≥ 1件¥0.10
2017年水稻进入本田后一直气温多变,阴雨连绵,部分地区伴有冰雹等恶劣天气状况,对水稻的营养生长,产量,品质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分蘖期遇低温,主要影响根、叶和分蘖的生长发育,延缓幼穗分化始期,以致延迟抽穗,影响成熟和产量。
延迟抽穗的临界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平均温度17-18℃。温度在临界点以上,平均气温每降低1℃,出穗期延迟2-3天;温度在临界点以下,每降低1℃出穗期延迟9-11天。
目前正是部分地区水稻分蘖时期,分蘖期的管理目标:是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至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6叶、11叶品种7叶、12叶品种8叶),我们要晒田控蘖,控制它的无效分蘖,水稻的有效穗数,从而达到高产。
面对低温连雨天气应该怎么办呢?
特提出以下秧田管理措施:
以促生长、早发蘖,夺丰收。
1、应高度重视未来气温条件变化,针对气象灾害做好应对准备,应以“长年促早熟”为指导思想,实施促早熟技术,不要过于片面强调高产,应做到保稳产为目标。
2、科学施肥:施肥上注意氮磷钾比例协调,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分蘖肥分两次施,次要早施,用硫酸铵代替尿素,用量10斤/亩,硫酸铵肥效快,稻苗吸收好,缓苗快。第二次分蘖肥用尿素,用量7~8斤/亩和水稻返青肥,6月15日之前全部施完,晚不超过6月20号。
3、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喷施酣客叶面肥,间隔七天喷施一次,喷三次即可促进水稻早熟。控制氮肥的施肥量,水稻氮肥施肥量过大会使水到地上部生长过旺,根系生长缓慢,很多分蘖因无根供养而形成无效分蘖,造成瘪粒。 植株生长茂盛但软弱,株形相对增高,造成早期下部荫蔽,通风不好,下部叶片枯死早,根易老化,无效分蘖的茎杆就会倒伏,带来严重减产。
4、浅水灌溉:浅水灌溉3~5㎝水层,加宽并延长水路、加宽垫高进水口等措施,提高水温和地温,促进稻苗根系发育。如遇大量降水,雨后立即排水,保持浅水层。直播田,稻苗较小者,如遇低温,夜间灌水护苗,防风害和冻害。
5、防治病虫害:随着低温冷害发生,幼苗长势较弱,代谢缓慢,抗病虫能力下降。如有潜叶蝇、负泥虫等害虫发生,立即喷施乐果或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复配制剂或速克毙等杀虫药剂防除。6月份如有赤枯病,胡麻斑病等病害发生,采用20%三环唑(100~150 克/亩)+磷酸二氢钾(60 克/亩),50%多菌灵(100~150 克/亩)等药剂防治。
6、防除杂草:稻苗返青后,应立即二次封闭,及时防除杂草。封闭稻稗的除草剂有苯噻酰草胺或丙草胺或莎稗磷等,除草草龄为1.5叶以内。野慈姑、泽泻、萤蔺等杂草应在未出土之前,可用吡嘧磺隆或苄嘧磺隆或其它阔叶除草剂防除,按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施用。施药后要浅水灌溉,深水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