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鉴定古钱币平七钱二分银币
-
≥ 1件¥0.00
由此观之,若真如此『湖北银元局』,该代铸单位工作就太轻松了吧!套用一下现成的“共同图案”,再新雕铸几个『省分别』之汉字及英文字母,就成为湖南省造之试铸银机制币呈判,这种简单工序,根本不需试铸,亦根本不需浪费公帑从国外进口机器,直接请『湖北银元局』铸印成「流通币」,就可推广行用于整个湖南省境内了,再者,这种模样,磨损严重之试铸币,能通得过银元局官员这一关吗?因此证明该币为假币无疑。又;该假币整个龙图磨损的非常严重,几乎模糊不清难认,这就是因该「共享母模」,被各省取用冲铸到过量所致。
二、反观「真币」,是一枚立重新设计、雕铸之银质机制币,虽有稍许瑕疵,不满意但可接受,完全符合大清铸印机制币之各种规范,因只止于「试铸阶段」,到底是受何种原因而无法继续推广行用,就无从考证了。
三、上网去搜索该款币之图案,几乎都是与该假币相同之图案(单看正面「宝」字下之「贝」字歪斜即可判定,另一快速简便鉴定法,就是看中间「4个满文之书写法」不同),甚少有我所谈之真币贴图(只有二、三枚真币贴图),在受到{劣币驱逐良币}风潮之情况下,那些研究不深之鉴定,当然会异口同声称:『假币一枚,祖上有德,赶快收手吧!』..等坚定心存善念之告戒语词,实在可叹啊!这也是为何该款真币铸印有限,的地方。
四、或许有些朋友会提出质疑,为何你的收藏品,该币重量只有21--20克间,与当时大清规定之库平七钱二分币重量应在27-26克间不同,明显轻了许多,肯定是银的成分不足,偷斤减两,现代工艺品,由此证明为假币一枚?又:你所坚称之前述假币,其重量却符合标准,你是颠倒是非,如何解释?
☞我的回答是:「试铸」是许多不同阶段的统称,在没有奏准铸印成「流通币」正式推广行用前(没有出门前),均称【试铸】。就如同卤一锅牛肉一样,是到三分熟?还是五分熟?或已达九分熟准备起锅,有不同之程度阶段,该款币之试铸亦是如此,该试铸阶段之主要是放在整个『新币之图案、文字是否配套、妥当、合谊』之确定上,因此才有这么多的坑坑疤疤,小凹洞、小圆点、小留银、小定位细线条..等,对于「重量」方面就放在其次(房屋在装潢时不是有很多墨线打印记号吗)。又;我们可以发现大清机制币中,连奏准铸印(形式已确定)的银币,明明记值为库平一两,重量却只有31--30克间;同样记值七钱二分币,重量亦只有21--20克间,都自然的减掉5-6克,因此我们不能因重量不对就直接被判定为假币,本款真币就是如此情况。反观该假币只将焦点集中在「重量」上,其他图案、文字均为套用其它款是之真币图案来凑合制造假币。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都是我们国家成长的足迹,银元也正是这历史银河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使它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近代中国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