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丹塞恩亲子修复一对一指导,效果是传统咨询的10倍。
积极寻求求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有时候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完全觉察的到,那么就更需要持敞开的心,怀着愿意学习、成长、改变的态度,寻找的第三方心理求助或者家庭治疗,这样才能使得自身更加完善,让家庭的亲子关系步入健康的良性循环之中。
建立亲子的边界。很多亲子关系的冲突也和家缺少界限意识有关,家长常以爱的名义,处处都是“全是为你好”等打着爱的旗号,却做了触犯孩子“”的事情,孩子也不得不自卫而发起“反击战”,这样的结局也往往使得冲突不断升级,这样做使得家长不但没有在遵守规则方面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而且更不能帮孩子建立起规则感,亲子关系也会陷入没有次序混乱状态之中。
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止步,采取适当的措施,无论从言语还是行为上,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就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也更能促进孩子与外界人际关系的连接。
当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冲突时,作为家长的你会选择如何处理呢?你是选择继续指责控告?还是逃避隐忍?或是冷战处理等等,只要你不是正视与孩子矛盾冲突的,都不是在积极解决矛盾冲突,这样下去问题还是问题,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越来越大,轻则家长与孩子不冷不热,重则刀兵相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很多时候都是不由自主做出来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在作出反应时也是由不得自己的,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家长能选择积极寻求解决矛盾冲突的途径,那么事情就会有好的转机,当然这也是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它更取决于我们真诚、且不轻言放弃的态度,这才能融化冰冷的亲子关系,让亲子关系重回温馨、充满爱的关系中。
那么家长该如何修复破损的亲子关系呢?
混乱的亲子关系中,一般都没有耐心用语言沟通,更多的会用情绪表达(吼叫、斥责、哭闹),结果就会收获对方的和你一样的应激反应:情绪脑接管了理智脑,你的要求被情绪脑直接处理掉了,大脑皮层收不到你的信息,大脑皮层未被激活,不产生理性思维反应(言就是思维的产物),终你的要求没有被理性的思考和解决,很容易就陷入了情绪纷争的漩涡。当一个人的需求用言语表达出来,那就说明这个要求是经过慎重思考、权衡比较过的,而情绪性的表达通常是面对刺激后的本能的反应,不计后果,不计未来,不计方法,这种“针尖对麦芒”的互动会加剧混乱,使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沟通,一定要选择在孩子情绪平静的时候才能够事半功倍。
青春期的孩子,缺什么?他们需要一种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爱。我相信只有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做好以上三点,孩子又岂会叛逆呢?
“我是你妈,你听我的!”“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多危险,你的高考志愿绝不能填这个!”“你若一心盼着读职高,那你今天也没有必要再去学校了,自己出去打工!”“园林设计的就业面多窄啊,兴趣只能是兴趣,能当饭吃吗?你是不是脑袋瓜子有问题?简直不可理喻!”
命令、威胁,类似的口吻家长们张口就来。面对家长的咆哮和斥责,孩子们默不作声时,会被家长呵斥:“一天装聋作哑,我好像生的是个正常人吧!”面对家长的和痛骂,孩子们回答一句,又会激起家长火爆的脾气。
没有十全十美,我们可以接纳孩子好的一面,也要接受孩子不好的一面,比如孩子长得不好看,甚至还有一些残疾,会给你带来压力等,我们都要接受。开年大戏“人世间”中,面对父亲的训斥,周炳坤含泪说出这么多年的委屈:“都是一爹一妈养的,就我没出息,我多难受你知道吗?我这辈子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爹我妈满意我!”几句话,道出了万千孩子的心声!我们要明白:只要我们的孩子是个正直、善良、上进,心中有父母的人,那他就是来报恩的孩子。
三、尊重孩子,听孩子把话说完
这是发生在2018年省人民医院的故事。在医院陪护的我恰好看到这一幕:一个女孩在医院的公园里摘了一朵又大又红的花儿,摘下来就往病房里面跑。很多的病人和医生说:“这个孩子怎么能摘公园里的花儿呢?这么没教养”。这个时候院长出来了,走到孩子的面前说:“小朋友,你摘这朵花干什么呢”?孩子说:“我想把这朵花送给生病的奶奶,我希望奶奶快点好起来,等奶奶病好了,我再把花送回去”。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院长又摘了两朵花送给孩子说:“把这两朵花也送给奶奶,她教了一个好孙女”。
如果当时没有人问孩子,听孩子说原因,那这个天真、善良的孩子就被人贴上“没有教养,没有公德”标签。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要听一下孩子的初衷是什么,让孩子感觉你真的能够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