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哪里可以鉴定交易青铜器
-
面议
成都跨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现向广大藏友广泛征集古董古玩儿藏品,提供免费鉴定服务和交易平台
联系地址:成都市环球中心S2区17楼15号
联系人:吴思宇
联系电话:
青铜器鉴定与估价
四川地区提供青铜器免费鉴定服务与交易平台。
从铸造技术进行辨伪的前提是十分了解青铜器各时代的冶铸工艺。
商周时期,部分青铜器是用陶范法铸成。也就是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都有数块陶范拼合浇铸后留下的范痕,即范线。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有所变化,范痕会随着变化,但要想在合范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熟练的工匠也难免做到。有的铸器表层纹饰不多,合铸面较大,合范痕迹容易忽饰,但在隐蔽处,如鼎的耳内和腹下部,还会遗留痕迹的。后代伪者不知道占人铸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讲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表面较精细,无需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却往往与原器物的时代特征相去甚远。
纹饰是器型华丽的外衣,合体、适时的外衣是纹饰辨伪的重要依据。不同年龄的人着装自然不同,青铜器亦是如此。拿到器物,看看器型和纹饰的时代风格是否一致,纹饰的作伪大致有如下几种:加花法。即在真器原有的简单纹饰上或光素无纹的部位刻上相宜的花纹。一般来说加刻的花纹与原器花纹是一致,但应注意走刀和崩茬的痕迹。掏花法。即在原本无花纹或有破损穿孔的器物镂刻、改刻花纹,使原器变成一件镂空之器。这种伪掏花的作法,如此做法刀痕非常明显,且不符合原器的特征。
辨别不同时期青铜的材质是对青铜器身份的考证。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器。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日沿、底部露铜的质色。
2004年初,北京开启了中国文物市场次铜镜交易专场,全部交易品均为民国时期北京收藏家关祖章先生的旧藏。143面铜镜全部以预期的价格顺利成交。同年8月21日再将一批铜镜推出,152件铜镜成交额高达359万元。自此收藏家便将目光对准了历代铜镜这类小型铜器,毕竟,数千年的历史在精美的花纹和翡翠色的锈斑中凝结。
据一些铜镜收藏家估算,普通的铜镜价格在近十年里翻了三四倍,级的铜镜则一般要翻十余倍。2005年,上海博物馆举办过一次馆藏铜镜展,其中就有数枚劫后余生的。这次铜镜展尚未闭幕,上海几大古玩城里的铜镜价格陡然上升好几倍。
四川地区提供青铜器免费鉴定服务与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