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戴依塔电厂防寒连体棉服订做厂家
-
≥ 10套¥480.00
“弃风限电问题,是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十三五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整个行业发展没有意义,装机量增加,发电量不会增长,造成投资浪费。”李鹏直言。他甚至表示,风电消纳不是技术问题,更多是利益分配问题。“如果风电上网能落到实处,风电发展规模可达4亿千瓦,而现有调度机制和各方面运行没有变化,2亿千瓦的目标都过高。市场参与主体应更多关注电力系统调度问题而不是规模指标问题。”
因此,“十三五”风电会稳定保持的领域有,装机目标不低于“十二五”时期年度市场增量;项目布局集中与分散并举;完善补贴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落地;十三五会积极拓展的领域包括,消纳能力充足的地区上不封顶;推动企业风电技术进步带来成本下降;在行政管理领域进一步简化和协调电改落地带来风电运行环境改善。
21世纪初,欧洲和北美洲是全球风电发展快的地区,近年来亚洲风电快速崛起,逐渐成为全球风电的主要市场。2013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为3.2亿千瓦,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6%;风电发电量约6400亿千瓦·时,约占总发电量的2.9%。2000~2013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25.0%。全球已有103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发和利用风电,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风电已经占到较高比例。
近20年来,世界主要风机制造商加大了技术攻关力度,风电装备制造技术日趋成熟,风能利用效率、技术水平、系统友好性等持续提升。一是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提高了风能利用效率,降低了单位成本,扩大了风电场规模效应,减少了风电场占地面积。二是变桨距功率调节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提升了风电机组的平稳性、安全性和性。三是“系统友好型”风电场技术快速发展,风电的可控性、可调节性日益增强,与常规电源、电网的协调性逐步提升。
随着风电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风电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球风机整机制造年产能约5500万千瓦,风机制造商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德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家,中国风机整机年产能约占全球总产能的50%。
经济性取决于风力发电成本,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风能资源条件、电网消纳能力等。风电机组是风电系统中主要的部分,成本约占风电场建设投资的70%。风机成本下降一方面依赖于规模化程度,另一方面依赖于技术进步。过去10年,风电成本下降主要得益于规模化发展,未来则更多地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突破。
为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国纷纷出台推动风电发展的激励政策,逐步扩大风电市场规模。世界风电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布了风电规划目标,风电将呈加速发展趋势。
太阳能发电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太阳能已成为增长快的清洁能源。2013年,世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42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5%;总发电量约1600亿千瓦·时,约占总发电量的0.7%。2000~2013年,世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增长了约86倍,年均增长40.9%。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探索发展光热发电,已先后建成投运了一批典型工程和项目。太阳能发电技术,包括光伏、光热发电技术、材料和工艺等,都在不断创新。
太阳能发电产业快速增长。从多晶硅产业看,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能约39.3万吨,产量达到22.7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57.8%。从电池产业看,2013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约7800万千瓦,产量约3950万千瓦,产能利用率约50.6%。在组件产业方面,2013年全球太阳能组件产能达到7600万千瓦以上,产量达到4300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经济性稳步提升。随着光伏电池及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世界光伏电站造价已降到1500美元/千瓦。在中国,一些骨干企业已掌握万吨级多晶硅及晶硅电池全套工艺,光伏设备成本不断降低。在各国政策激励下,世界光伏发电已经从初少数国家开发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而光热发电尚处于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阶段。从各国政策走势和规划来看,太阳能发电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远期发展规模将超过风电。
10月份是西北电网进入冬季供暖期的首月,同时也迎来了冬季大风期的首月。10月下旬,西北地区气温骤降,受供热因素影响,嘉酒电网负荷快速攀升,10月20日,玉门330千伏变电站风电接纳负荷创历史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