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价值怎么样
-
≥ 1件¥500000.00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建窑窑火熄灭七百余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中央到地方组成的恢复建盏烧制技艺的科技攻关小组,历经20个月的千百次试验,终于在1981年3月将失传的兔毫盏复烧成功,无论是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等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四等奖”,并开始出口创汇。此后,仿宋兔毫盏开始逐步走入市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仿宋油滴盏、鹧鸪斑盏、铁锈斑盏及带曜斑的仿曜变天目盏等陆续进入市场。近年来,建窑新烧建盏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广,在刚刚结束的保利厦门拍卖会上,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南平市聚贤建窑文化研究院院长陆金喜的一件新曜变建盏拍出112.6万人民币的。
然而,一些古董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使用各种作伪手段将“新建盏”改制成了“宋建盏”,给这个新生的市场也带来了雾霾。因此,谢道华介绍了仿古建盏的一些鉴定要点,为藏家指路。
据谢道华这三十年来对市场常见手段的研究,初常用的作伪手段有“消光去音”法(即用酸性物质在釉面上做处理,再用手段把新品的敲击声变得古朴沉闷)。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先后出现接底法(即将宋代的碗底接在新坯上、再挂釉入窑烧造)、复窑(即将宋代建窑的生烧品重新入窑烧造)、老胎新釉法(即将宋代的生烧品上釉后重新入窑烧造)、老器后加款(后刻“供御”“进盏”及臆造款等)等等。仿建产品除了碗(盏)这类器形之外,还新创造出了梅瓶、蒜头瓶、小盅及茶壶等。近三年来,当地企业大量开发生产茶杯、茶壶、茶洗、茶漏等实用具进入市场,形成产业;同时,有些作坊坚持用传统的手拉坯及龙窑柴烧,生产仿古建盏,外观特征几可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