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送原理
-
面议
混凝土泵送原理:可泵性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外加剂、水组成,形成了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颗粒。经过搅拌之后,水泥砂浆均匀包在粗骨料表面,并以小颗粒包大颗粒的形式连接起来,携带粗骨料在输送管中以悬浮状态运动,在这种状态之下才能形成流动的混凝土,这就是可泵性混凝土的形成。泵送过程中由于压力作用,一部分水泥砂浆被挤向泵管外层,在粗骨料与管壁之间形成一个润滑层,从而使粗骨料顺利通过泵管。混凝土只有保持这种状态,泵送才能顺利进行。当这一润滑层被破坏,混凝土在输送管内的局部,甚至大部分范围的摩擦阻力(混凝土内部摩擦力和混凝土对管壁的摩擦力)过大时,就会产生堵管现象。
堵管判断堵管一般有比较明显的征兆,正常泵送时管道和泵机只产生轻微的后座震动,如果突然产生剧烈震动,尽管泵送操作仍在进行,但管口不见混凝土流出,表明发生了堵管。输送管有时会因为堵管时产生的强大压力而胀裂。
堵管原因及排除方法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坍落度不稳定堵管原因①:混凝土坍落度过小(<8cm)时:混凝土泵吸入混凝土非常困难,吸入量减少,使容积效率降低,并带入了空气,造成摩擦阻力增大,流速不均,出口处常出现一段段的柱状混凝土并掺杂着热气,即通常所说的“放炮”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管内运动混凝土中润滑膜成分颗粒被水膜包裹时其膜太薄,使润滑膜在混凝土内部及其管内壁的润滑作用降低而造成。原因②:混凝土坍落度过大(23-25cm)时:混凝土已接近离析状态,在长距离水平输送时,由于骨料的重力作用,粗骨料逐渐下沉而产生分层离析,而造成中距、远距混凝土泵送将无法进行;当平行泵距100m以上,泵送时将出现流量失控及混凝土离析堵管,这是因为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时容易出现弯头处骨料的紊流现象,使泵的推动力无法克服这种紊流阻 力,而出现骨料相互冲撞挤压和划动管壁,造成混凝土堆积而堵管;当混凝土在上下垂直泵送时.垂直下90°弯头很容易出现骨料堆积,稍加停顿就会在压力作用下产生严重泌水而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