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釉里红
-
面议
清代是我国陶瓷的黄金时代,此时各种颜色釉已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甚至同一种釉色也能烧出不同的色调,如蓝釉有天蓝、洒蓝、霁监之分,青釉有粉青、豆青、东青之别。此外,还有集各种色釉于一器、变化莫测的“窑变”花釉,以及鳝鱼青、鳝鱼黄、蟹甲青、蛇皮绿、茶叶末等铁质结晶釉。康熙年间还恢复了失传二百多年的高温铜红釉,而且名品迭出,如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等,不胜枚举,充分体现了此时景德镇窑工们对各种金属氧化物呈色规律的熟练掌握和高超的制瓷技艺。
可观察其底部,旧瓷器有损伤划痕,新瓷器则无使用痕迹,或以仿造旧为用。也可用手触摸表面,老瓷器感觉温润,类似于玉,新瓷器的手感则粗糙或过于光滑。也可看看制作痕迹,老瓷器有桔皮纹,新的没有。红釉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很难烧制的,真正意义上的红釉就是高温红釉,应该是指元代的釉里红,明初宣德时期的红釉,也是我们鉴别瓷器的主要特征,而真正的红釉则是我们鉴别瓷器年代和窑口的可靠依据。
胭脂红釉的创烧可以追溯到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大,质量精。这种釉色初是从欧洲传入,因此也被称为“洋彩”或“洋红”。胭脂红因颇如女子化妆的胭脂之色,故而得名!清雍正 内洋彩瑞果纹外胭脂红釉杯一对
尺寸直径6.9cm×2
成交价RMB 10,465,000
中国嘉德2023春季拍卖会
在清代康、雍、乾时期,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胭脂红釉作为这一时期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柔美纤细的色彩与器型满足了帝王对于文人雅骨的追求.
胭脂红是珐琅质色料中应用为成熟和多样的,既能在彩绘中表现多个色阶,又能作为彩绘的色地使用,除此之外胭脂红还被作为彩釉,创新了胭脂红釉新品种,并能呈现多种色调与色阶,由浅至深常称为胭脂水、胭脂红和胭脂紫,胭脂红料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