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50CM高喜树种植
-
面议
生长习性
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边或溪边。
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和干燥,年平均温度13℃~17℃之间、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地区生长。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在石灰岩风化的钙质土壤和板页岩形成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但在土壤肥力较差的粗沙土、石砾土、干燥瘠薄的薄层石质山地,都生长不良。萌芽率强,较耐水湿,在湿润的河滩沙地、河湖堤岸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渠道埂边生长都较旺盛。现引种栽培区域已扩大到北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地区及干热河谷地带。
育苗采集
育苗用种需采集。喜树采种宜选在上年11月下旬进行,在15年~20年的成熟母树上采种,采种时间可根据果实的颜色来判断种子是否成熟,熟时瘦果由青绿变为淡黄褐色,即为种子充分成熟的特征。[2]
种子处理
播前种子需经催芽处理。其步骤是:先用0.5%高锰酸钾液消毒1小时~2小时,然后漂洗干净,用40℃左右温水浸泡12小时,然后将种子取出与1/3的鲜河沙混合均匀;如有80%的种子张口露芽时即可播种,一般每亩苗床播种量4公斤~5公斤,播后盖土0.5厘米~2厘米,用稻草、麦秸等进行覆盖。
大概在20天~30天后,即可出苗。待幼苗大部分出土时,选阴天或傍晚分批揭去覆盖物,当小苗长出2片叶时浇一次透水,并视情况及时间苗、补苗,保持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小苗长出4片叶子时可进行叶面喷肥,选用0.3%尿素液或0.3%的氮、磷、钾复合肥液喷1次~3次,进入9月中旬停止施肥,加强苗木管理,待苗木充分木质化后即可出圃造林。起苗前进行苗木调整、分级统计,起苗时注意不伤顶芽,不撕裂根系,去劣留好,分级包装待用。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间苗、补苗可在5月份进行,间苗时应掌握去弱留强,去病留优的原则;间苗时保持株距10~15厘米,并且结合间苗同时进行补苗,做到苗全、苗旺,并及时浇透水1次。当小苗长出4片子叶时可进行叶面喷肥,可选用0.3%尿素,或喷0.3%的氮。磷、钾复合肥1~3次。进入6月下旬可追施尿素、二铵或复合肥,每1/15公顷用量10千克,并及时浇透水,除掉杂草。
经济价值
木材可制家具及造纸原料。果实含脂肪油19.53%,可榨油,出油率16%,供工业用。[2]其木材轻软适于做造纸原料、胶合板、火柴、牙签、包装箱、绘图板、室内装修、日常用具等。
观赏价值
喜树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是中国优良的行道树和庭荫树,喜树的树干挺直,生长迅速,可种为庭园树或行道树。
喜树(学名:Camptothecaacuminata Decne.),别名旱莲、旱莲木、水栗、水桐树、天梓树、旱莲子、千丈树、野芭蕉、水漠子等等,属于蓝果树科(珙桐科)、喜树属落叶高大乔木,为我国特有的单属单种植物。
喜树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东南部均较常见,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边或溪边。喜树一种速生树种,树干挺直,高大俊朗,树冠圆形,枝叶扶疏,花色淡绿,果实犹如芭蕉科果实,由绿变黄,后变成黄褐色,花和果实虽然小巧,然而奇特美观,果实如球,玲珑可爱,观赏性俱佳。而且因为生长迅速,相比杨柳一类的树木性要高得多,虽然都是落叶乔木,可是喜树的不飞絮,可以避免春季漫天飘絮的麻烦,早在六十年代喜树就作为道旁树栽培,不过缺点是不耐寒,适合南方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