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古书如何交易
-
面议
但是纹样看上去是那么回事,画工却与康熙时期真品有较大差距。
作为吉祥纹样在古代瓷器上多见,从元明清瓷器纹饰断代与辨伪上来讲,元代瓷器绘画鹿纹的不太多,但是绘画比较生动,整个鹿身用笔触渲染,整体一色,鹿身的肌肉明暗靠画笔间的留白体现。
鹿纹在明代瓷器上绘画逐渐增多,特别是明代晚期官窑有百鹿尊,民窑常常绘画喜鹿封侯等纹饰,都有着比较吉祥的寓意。
明代的鹿纹绘画线条粗犷,鹿身渲染多为同一色平涂,鹿身的绒毛绘画简单,大多用笔触点出小点,代表身上绒毛。
清代的鹿纹绘画,无论形态还是鹿身绒毛渲染,看上去都比较写实,更加接近人们对鹿的认同,下面的图片是康熙与乾隆时期的鹿纹,看上去绘画都是一丝不苟,面面俱到。
火石红主要生长和分布在以下部位:
一是底足的胎釉结合处;
三是缩釉和薄釉处;
四是早期生成釉面片纹中。
鉴别真火石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真火石红从胎骨中泛出,深入胎骨不虚浮;
假火石红往往是涂上去的,浮在表面。
2、真火石红色阶变化自然,底足胎釉结合处
重;假火石红多无色阶变化。
3、真火石红的色泽柔和明亮,有半金属光泽;假
自宋代以后,即兴起摹古仿制之风,特别是明清时期,仿古之风达到高峰,历代都有仿古赝品或造假古董问世,清末、民国时尤甚。还有的赝品来自朝鲜、越南、日本、东南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因此要辨别伪品或仿品是何朝代、时期、地区所仿(伪),其主要特点、手段、影响如何,是古代仿品、现代仿品或是做假古董。还要弄清楚是整体摹仿还是局部仿制,如有单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仿款识之分,所呈现的仿品面貌特征都有较大区别。
元代以前的器物,定出大的朝代即可,不必按皇帝年号分期,但其中朝代较长的还可分出早、中、晚三期(如唐早期、宋中期、元晚期等)。明清距离现代较近,各种传世品和出土文物都很多,在民间还有大量仿制品,情况较为复杂,因此要力求做到鉴定准确,尽量缩短时间跨度。下面的分期,分别把风格和年代比较相近的时代划分在一起,其中年号时间较长的要再分期(如康熙60年还可分出早、中、晚三期),有的处于朝代或帝王更替期,也可以初期、末期称之。
以上只是大致的年代划分,另外还有几种特定时期(特指)叫法,如鼎盛期青花瓷(以永乐、宣德朝“宣青”时期为代表)、空白期青花瓷(专指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无官窑款时期)、“克拉克”青花瓷(专指以明万历朝外销西方的青花瓷)、转变期青花瓷(以明崇祯朝青花瓷为代表)、高峰期青花瓷(以康熙时期“翠毛蓝” 青花为代表)、仿古瓷兴盛期(以清康、雍、乾三代以仿明官窑瓷为代表)、伪品泛滥期(以清末民国初制作的赝品为代表),还有祥瑞瓷(专指天启、崇祯时期带日本风格的瓷器)、南明瓷(专指明末清初建立的南明政权瓷器)、洪宪瓷(以署“居仁堂制”款瓷为代表)、广彩(专指清中期景德镇制瓷胎运往广州彩绘的外销瓷)、浅绛彩(清末民初朱山八友彩绘瓷为代表)等。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鉴定技巧: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咸丰 芭蕉竹石玉壶春瓶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