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溥儒古玩字画收购行情
-
面议
每一件书画作品都有其特有的时代风格,这是与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生活习俗以及物质条件紧密相关的.比如说,山水画在一开始时是不讲究比例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是它的时代特征。因此,早期的山水画多摄取全形,而等到后来画家知道只要按照比例就可以将大自然缩写在画幅中时,取景才开始向局部发展。
如追溯历史,自有文字记载的商周以来,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末民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文人官员府第,墙上多多少少会挂上几幅名人字画,厅堂上多多少少会摆上一圈红木桌椅,案几上多多少少会供上一些陶瓷、玉雕、奇石作为摆设。
古玩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故今日谈古玩者,均以宋产为高标的,精妙,正确。宋代以前者其真实精美之说,姑存之姑听之,正确与否至难分明也。元代有国甚暂,且北方民族不重文艺,故八十年间并无新产。朱明代兴,取法唐宋,极力恢宏文艺,虽未创生新意,然瓷器书画尚能与唐宋雁行,而宣德之炼铜、景泰之敷彩,允为明代文艺之特色。清则一切仿古,凡古人所有者无不设法仿制。且各朝帝王之热心提倡,全国臣民之努力效行,古迹之保存、新物之产生,在数量及质量上均有之成就。故今日市上所存古玩,清代产物总在半数之上。时代接近,保存较易,固其所宜产量之多、品质之妙,亦不为无因也。清末之市场,以宋器为优,明代所产可收可弃,视无重轻。民初以明器为贵,清器不在古列。今则洪宪之瓷,已为稀世之宝,其上者非特不可得,亦不可见矣。古物之销亡日甚,新品之产生无期,是古玩之与少乃必然之结果。有心人起而提倡之,光扬之,是固国人之所共馨香祝祷者。
单一幅可摆与桌上者为镜屏,用框镶座,立于八仙桌上,是传统装饰之一。至于屏风,有单幅或摺幅,可配字画,坐立地屏风之用。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引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中国字画在上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有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上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周敦颐的名句诞生以来,荷花便有“花中君子”之雅称。历代文人墨客以荷花为题材的诗词画作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佳作名篇。现代的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广为传颂。